第三届纳米能源与纳米系统国际学术会议10月21日在京开幕,来自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7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纳米能源和系统领域的重大前沿问题。
本届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简称“纳米能源所”)主办,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作为纳米能源和系统研究领域最大规模的国际性会议,共设纳米发电机及能量收集、自供电传感器及其系统、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能量存储与自充电能源系统、太阳能电池和复合能源电池、光催化和水分解6个分会主题。会议通过158份墙报报告和231个口头报告集中展示了纳米能源和系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欧洲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中科院院士南策文,国际先进材料协会秘书长Ashutosh Tiwari教授,香港中文大学C.P. Wong教授,ACS Nano首任主编Paul S.Weiss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Ramamoorthy Ramesh教授和丹麦奥尔堡大学Yuanzheng Yue教授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中央国家机关、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的有关部门和单位领导、工作人员,国内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作为会议嘉宾出席了会议开闭幕式,近30家国内外企业作为展商参会。
本届大会为纳米能源与系统领域的各国科学家构筑一个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深化纳米能源与系统相关理论与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应用,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起到积极作用,并进一步促进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深入参与,有力地扩大了我国科技界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国际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开发新能源已成为全世界重要共识。同时,快速发展的物联网技术需要海量的由外电路驱动的大面积传感器网络,显著增加了微纳器件的体积和功耗,开发构建新一代高端智能传感,实现器件的自驱动化,已成为目前国际研究的热点。
纳米能源技术是世界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是解决物联网、数字诊疗以及新型环保等产业的源动力,它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能源转换与能量存储,涉及材料学、传感技术、生物科技、电子工程等学科领域,可广泛应用于人机交互、智能识别、空气净化、安防监护、互联网应用,对于改善人类环境、健康及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战略意义。
本届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所长王中林院士,是国际纳米能源科技领域最具学术影响的科学家,他的研究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他创立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在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纳米能源和自驱动系统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王中林院士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与北京市共建的新型研究单元,借助“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海聚工程”等主要人才计划支持,吸引和凝聚了海内外一流的创新人才,成为了纳米能源与系统领域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创新平台和科技力量。
来源: 经济参考网 记者 韦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