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常德市首个“机器管招投标”项目——澧水石门至澧县航道建设工程(石门段)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在常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开标评标。这一数字化智能化改革,不仅是技术赋能公共资源交易的创新突破,更是常德市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现代化、优化营商环境的又一关键举措。
近年来,常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致力于打造“一流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一流的政务服务品牌”,不断推进数字化建设,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向标准化、智能化、透明化发展。2023年,该中心获评国家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2024年全市完成公共资源交易进场项目3313个,交易总额340.26亿元,交易规模稳居全省前列,为进一步深化数字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市场资源配置的重要环节,传统招投标模式长期以来面临流程烦琐、监管难度大等挑战,既影响项目推进效率,也容易滋生人为干预问题,引发工程招投标领域的腐败问题。为破解这一痛点,湖南省委省政府2024年部署推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攻坚战。省发改委等八部门2025年2月联合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试运行的通知》,正式启动覆盖工程建设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常德市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速推进实施“机器管招投标”工作,依托信息科技手段规范招投标全流程,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加公平、高效、透明的交易环境。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运行的效果如何?它能否真正提升招投标效率、减少人为干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常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从“论述题”到“选择题”:标准化流程驱动效率提升
“现在编制招标文件就像做选择题一样简单。”某水利企业招标负责人兴奋地说:“过去编制招标文件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不仅需要反复修改和审核,还要确保符合最新的法规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遗漏关键条款。现在,通过系统预设的标准化模板,我们只需在系统中勾选相应参数,便可快速生成完整的招标文件,既高效又精准,大大减轻了工作负担。”
长期以来,传统招投标流程因涉及大量人工编制、审核和评估环节,往往导致周期冗长、易出错等问题,影响项目推进效率。
以招标文件编制为例,传统模式下,招标人需逐项研究法规、规避风险条款、核对资质要求,整个过程往往耗时3至7天,且容错率较低。一旦出现错误,不仅需要反复修改,甚至可能导致流标,影响项目进度。而“机器管招投标”系统通过“标准化模板+智能填充”模式,将这一复杂流程简化为基于参数选择的自动化操作。招标人只需输入项目类型、预算等基础信息,系统便可精准匹配所需资质要求、业绩标准,并在1至4小时内自动生成符合规范的招标文件,整体效率大大提升。
在评标环节,智能化改革同样带来了革命性的提升。传统评标过程中,专家需手工审核工程量清单、技术方案等,工作量大。而新系统内置“双盲”评审机制,明确评审标准,并通过智能评分工具实现90%以上的客观评分。例如,在3月31日的澧水石门至澧县航道建设工程(石门段)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评标过程中,通过系统评审评委核查仅用50分钟便完成了该项目的评标工作,而传统模式的评标通常需要6到8小时,效率提升显著。
打破“量体裁衣”潜规则:技术刚性约束保障公平竞争
工程建设领域的招投标长期以来因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成为容易滋生不公平竞争的高风险领域。随着“机器管招投标”系统推出,最直接的成效便是压缩人为干预的空间,实现“打不了招呼、打了招呼也没用”,为经营主体构建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
“今天的项目招标金额706.57万元,共吸引了16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省内企业10家,外省企业6家,参与投标企业数量比传统模式项目有较大增长。”该项目的中介代理机构常德中技之恒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经理介绍,“这说明‘机器管招投标’系统促进招投标更加便捷、规范、公平的作用已得到广大企业的认可,随着新系统的应用,会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竞争,充分激发市场活力。”
新系统依托多链式的推理识别引擎与模块式的自动组合架构,嵌入严格的规则设定,实现精准、精细、精确的全过程数字化管控。传统模式下,部分项目可能存在“萝卜招标”现象,而新系统可自动识别并拦截不合理条款,确保所有投标企业在同一标准下公平竞争。
在评标环节,系统同样发挥了关键作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参与评审过程,极大减少了主观因素干扰。系统内置统一评分标准,确保专家评审过程严格按照规则进行,避免了因自由裁量权滥用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一位评标专家对此深有体会:“过去评标往往需要连续工作数小时,长时间的高强度作业容易导致判断偏差。现在,基础性、规则性的评审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我们只需集中精力审核关键技术环节,既提高了评标效率,也确保了评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全程智能监督,构建廉洁阳光高效交易生态
“机器管招投标”不仅提高了效率和公平性,同时也为监督管理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投标文件制作机器码、保证金账户等信息,能够自动预警“围标串标”等行为。
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该系统的推广实现了监督模式的重大升级——从传统的“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使违规操作难以藏身、提前受控。常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李裕军表示:“‘机器管招投标’实现了在交易场所内招投标监管的跨越式升级,做到了靠前监督、嵌入监督、跟进监督。以前,监管部门主要依靠人工审核,往往是发现问题后再进行纠正,而现在系统可以在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提交、评标评分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数字经济时代,公共资源交易的数字化改革已是大势所趋。
此次“机器管招投标”系统成功上线标志着常德市招投标管理迈向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新阶段,促进了公开公平、阳光透明公共资源交易新生态的构建,优化了营商环境。
推动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哪里营商环境好,经营主体、资源就会流向那里。未来,随着“机器管招投标”系统的持续优化,它不仅将进一步提升交易效率、公平性和透明度,也将成为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卜 云 马先杰 吴汶奕)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