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各行各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充分考虑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积极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招采是将环保理念融入招标采购全过程的管理体系,通过优化采购策略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作为评估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逐渐被招投标行业纳入绿色评估体系,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和研究,探寻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是否符合环境、社会的绿色和谐发展,以及企业是否承担起了社会责任和义务。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布了节能产品采购、环境标志产品采购、商品包装政府采购等多项标准。除新能源汽车纳入政府采购目录以外,有关部门还对绿色工程、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绿色招采的范围和规模持续扩大。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首次从顶层设计上对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明确提出要优化政府绿色采购政策,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适时将碳足迹要求纳入政府采购。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求:优化绿色招标采购推广应用机制,编制绿色招标采购示范文本,引导招标人合理设置绿色招标采购标准。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方案》,鼓励将绿色低碳标准纳入检验检测、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持续提升标准应用效能。
2025年6月,国内首个将ESG理念作为加分项的政府采购项目在北京完成。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67个项目成功采纳这一新标准,标志着北京在探索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筛选优质供应商、控制长期风险等方面,已从政策探索步入实质操作阶段。
不仅如此,国内多家大型企业纷纷将绿色理念纳入招标采购环节,作为优化供应链、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指标。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发布《绿色采购指南》的中央企业,将企业绿电绿证、ESG报告和绿色设计、制造、施工、物流等17项要素纳入采购评审。南方电网公司将绿色理念深度融入供应链管理实践,实施绿色采购、绿色仓储物流、绿色回收。大唐集团建设“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与物流、绿色回收、绿色服务与认证”的全链条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
ESG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如今,招采行业逐渐引入ESG作为招投标评审的重要指标,表明了对企业在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关注度。企业招投标过程中的ESG报告已成为衡量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工具,既追求量的提升,也追求质的改善,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绿色招采的方向包括低碳技术应用与装备采购、政策支持与服务采购、区域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为了更好的发挥绿色招采对供应链、产业链的优化提升作用,需要强化绿色招采的“过程管理、主体管理”。采购方首先明确环保要求、制定绿色采购标准,在供应商选择方面,优先选择环保达标、能效高的供应商,建立绿色供应商名录,采购可再生材料、节能产品及易回收产品。
在招投标评审中,引入ESG报告将有效规避潜在的环境风险,建立绿色化的指标体系,提升企业绿色发展效能,促进企业绿色转型。2025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ESG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国有企业将ESG纳入供应链管理,国家电网随即在招投标细则中明确:“参与重大项目的企业需提交第三方认证的ESG报告,且环境维度权重占比不低于40%”。此细则的实施,加快了供应链企业绿色转型的步伐,更是践行绿色招采的重要明证。就全球而言,ESG已成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2024年全球超过70%的跨国企业在招标中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ESG报告。
通过ESG在招投标领域的运用,有效联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构建“政策引导—市场响应—技术支撑”的闭环生态系统。以绿色招采为引领,强化招投标绿色标准体系建设,提升环保标准,带动供应链变革,促进绿色产品应用,助力产业绿色转型。
(四川招投标网特约专栏作者 芊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