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全面推行招标投标领域数智化转型升级,聚焦数字治理,聚力以智提质,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创新推行数智开评标服务舱、代理机构线上评标服务、数字见证应用、“远程异地+多点分散”等创新举措,公共资源交易从“电子化”时代进入“数智化”时代,持续营造公开透明、阳光高效的公共资源数智交易环境。
一、聚焦数智化开标评标,提供高效一体化交易服务
一是全面实施不见面开标。整合金融机构、代理公司、技术公司等经营主体网上“办事窗口”,高效办成“CA申请一件事”“保证金收退一件事”“保函办理一件事”等投标事项,实现投标相关事项“一网通办”,全程零跑腿“不见面开标”。二是升级迭代全智能开标。升级AI辅助开标,投标时间截止系统自动进入解密环节,全部解密完成或解密时间截止系统自动唱标,各环节自动衔接,实现无人值守、全智能无感开标。三是创新实现“开标即评标”。创新升级16个“数智开评标服务舱”,将视频监控、评审席位信息、IP电话、语音广播与开评标业务系统互联,集开标、代理组织、在线评审、视频交流功能于一身,代理机构及招标人代表在舱内即可完成开评标全过程,开标过程、专家到场信息、席位抽取情况、专家评标界面、评标进度“一屏尽览”。优化再造开、评标传统式、阶段式、离散式流程,实现开标结束原地即评标,开标评标原地全组织,交易流程更加紧凑高效,开标时长由30多分钟压缩至3分钟以内,项目开标效率提升90%以上,全面提升交易服务效率。
二、聚焦数智化技术应用,充分发挥大数据系统见证作用
一是强化暗标盲审应用。在投标过程中,隐藏投标人属性信息,让“人情分”“照顾分”无处加分。首创项目盲选、专家盲抽、场所盲定、工位盲排、见证盲派等“五盲”管理模式,提升专家参与评标评审的随机性,实现项目评审信息标前全封闭。同时,实行刷脸存手机、刷脸获席位、刷脸进区域、刷脸启评标、刷脸云签章、刷脸离现场的“六刷”场景应用,全流程排查并规避现场管控风险,保障专家全程无干扰评审。二是强化数字见证应用。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汇聚人脸抓拍跟踪数据,精准捕捉评审专家轨迹路线,预测专家行动路径,对异常路线、交叉路线自动预警;配套数字见证系统,对交易主体信息、开评标数据、现场人员行为进行研判分析并自动预警,及时发现围标串标“蛛丝马迹”。三是强化异常信息智能识别。通过异常信息推送系统实时推送至在线监管平台,实现异常信息自动采集、智能分析、及时预警、精准推送,推进线下与线上、人工与数字的全方位见证,做到交易见证和行政监督高效联动、闭环管理。2024年至今,累计比对6.88万家投标企业社保信息,发现社保信息异常13起,向监管部门推送合同签订不及时等异常信息1651条,对45名有异常行为的专家进行扣分处理。
三、聚焦数智化评标评审,推行“远程异地+市域多点分散”组合评标
一是深化远程异地跨域合作。利用“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等信息技术,深化远程异地评标跨域合作,扩容跨区域合作“朋友圈”,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扩圈强链再作突破,共与全国18个省、86个交易平台开展CA互认共享、远程异地协作,2024年至今开展远程异地评标237个,免费发放数字证书6400多个,为企业节约190多万元,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降低,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二是创新市域内多点分散评标。发改、财政、住建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公共资源交易评标评审专家市域内多点分散评标的通知》,将评标专家由原来集中在同一空间评标,调整为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评标室独立在线评标。升级238个独立评审席位及场所智能管控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评标专家可通过“爱山东APP”就近选择全市各交易场所评标室,实现“同标不同室、同室不同标”,2024年至今,共开展市域内多点分散评标项目2039个,涉及金额520.9亿元。三是积极探索“远程异地评标+市域内多点分散”组合模式。在“某医院物业服务采购”项目中,实现多名专家分别在4处交易场所同时评标,贯通两城四地、省市区三级运行服务机构,实现了跨层级、跨地区“远程异地评标+市域内多点分散”组合评标新突破,有效促进跨区域优质专家资源互用共享。
下一步,济南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工作要求,持续优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加快推广招标投标领域数智技术应用,强化交易智慧服务和协同监管能力,推进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加,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工作者携手共建,共同优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营商环境。
来源: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