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专家谈:我国经济发展仍保持较好态势
http://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9日
项目名称:
经济形势专家谈:我国经济发展仍保持较好态势
-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
当前,我国经济保持中速平稳增长,主要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仍保持较好态势。同时,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金融风险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因此,必须坚持既定的宏观调控政策,着力通过改革释放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自2012年9月起,我国经济结束了近两年的下滑,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进入2013年,一些经济指标出现轻微下滑,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6%,较上年同期和一季度放缓0.2和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增长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同比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工业生产者价格连续16个月出现负增长。一些经济指标继续呈现回升势头,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加快,外贸出口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还有一些指标基本稳定,上半年城镇就业新增700多万人,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1%的水平。
总的看,我国经济需求面和供给面的调整比较稳定,就业形势良好,价格总水平较为温和,说明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当前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到8%左右的中速水平很大程度上是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下降持续时间较长,反映了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工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增速低于潜在水平。
近期国内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效率下降,金融风险有所增加。目前,大量货币资金被地方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用于“借新还旧”,不少居民热衷于投资理财产品和房地产,很多企业热衷于金融投资,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等形式在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持有,并未用于实体经济投资,且资金期限错配。我国经济领域出现“金融热、实体冷”的背离现象,表现为货币供给在存量较大的基础上继续较快增长,而经济增速与物价涨幅有所回落。6月末,美国宣布适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后,外汇流入减少,短期内银行间市场资金骤然紧张,同业拆借利率大幅飙升,引发股票市场恐慌性暴跌。总体来看,金融风险增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下降。
制造业产能过剩严重,化解任务非常艰巨。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体制性和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目前,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有可能导致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在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快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组,过剩行业的利润会继续下降,优秀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
房价持续上涨,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加大。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挤压,一些居民热衷于房产投资,一些企业不愿把资金用于生产与实体经济投资,而是持有银行存款或进行金融投资,相当一部分资金最终进入房地产行业。
跨境资金净流入过多,人民币升值过快。近几个月,套利资金通过贸易等渠道大量流入,导致进出口统计失真,干扰了人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助长了理财产品等金融业务扩张,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下一阶段,随着美元逐步走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继续升值的趋势。
我国仍具备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将极大调动和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加快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加大了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领域和范围,放开了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促进了民营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到新水平,东部地区创新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和资本密集产业向中西部加快转移。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得到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的动态比较优势逐步形成。
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扩大内需潜力加快释放。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城镇低收入群体和农民收入增速和水平都有明显提高。同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加快破除户籍、土地、教育等方面制约城镇化的制度性障碍,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也将创造新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宏观调控水平不断提高,宏观政策仍有运用空间。我国有效应对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在调控方向、力度和时机的把握上,在调控手段和工具的运用上,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我国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空间,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银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较高,有足够多调节流动性的手段和工具。
这些条件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短期内表现为消费需求保持稳定,基础设施投资和部分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时,去年9月份我国经济企稳回升以来,企业不再大规模降低库存,一些企业开始回补库存,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支撑。预计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7.5%左右,登记失业率基本稳定在4.1%左右,完全有把握实现年初确定的调控目标。同其他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相比,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是长期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积累的结果,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新增长动力不足的表现。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既定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经济增长。同时,着眼长远,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社会信心,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释放经济增长动力和活力。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实好已经出台的企业减负政策,积极推动“营改增”试点工作,严禁征收过头税和过头费。保持财政支出强度,中央政府预算投资、民生支出等重点领域应落实到位。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坚决制止铺张浪费。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一是密切跟踪金融市场变化,特别是关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后出现的新动向,强化宏观审慎监管,防控热钱借道跨境流动,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防范局部性金融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金融风险。二是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中长期贷款比例,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促进新增货币更多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小微企业、环保、铁路等基础设施领域和保障房等民生领域。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避免过快单边升值。
着力挖掘内需潜力。一方面,增强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加快落实收入分配改革指导意见,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其消费潜力;大力培育信息消费、环保消费和社区消费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投资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继续支持铁路、市政等基础设施、环保和保障房建设等重点领域投资;加大对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天然气进口码头和储运设施的投资;对制造业、服务业投资项目进一步放松管制。
下决心调降过剩产能。着力消除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和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等导致产能过剩的体制性根源。一是改革财税体制,特别是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二是推动金融体制改革,硬化银行预算约束,理顺地方政府与银行的关系。三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防止通过转嫁资源成本获益的项目上马。五是改革环境保护体制,防止一些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吸引投资。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政策的关键是增加住房持有成本,降低交易环节税费,推动住房回归“居住”的本质属性。应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按照人均居住面积征收累进房产税,挤出投机投资房源,增加市场供应量;加快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挤出部分非自住以及非正当获得的房源;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供应,有效加大保障房供给,满足普通居民刚性需求;降低交易环节税费,减轻普通老百姓购房成本。
(作者祝宝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