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http://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0年10月08日
项目名称:
社论:大开放促进大发展
-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2011-09-10
西部大开发10年,是扩大开放的10年。特别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我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在加强对内对外开放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四川是西部对外开放的大窗口和重要合作平台”已形成国内外的广泛共识。实践证明,充分开放合作是我省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从今天起,本报以 “大开放的四川”为栏题,充分报道我省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落户的综合优势,国内外企业纷纷汇聚四川的良好态势,全面展示我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重大成果和宝贵经验。敬请读者关注。
国庆前夕,我省推进开放合作的两件大事备受关注,振奋人心:9月15日,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协议正式在新加坡签署;9月26日,四川—仁宝制造基地及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这表明,站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点上,四川对外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
大开放才能促进大发展。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告诉我们,充分开放合作是地处内陆的四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坚持开放,30余年来四川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是依靠开放,西部大开发10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特别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我们强力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正向着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拓展。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前,我们始终坚持对内对外开放不动摇,成功地书写了崛起危难、坚强奋进的辉煌篇章。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使四川与前沿接轨引八面来风,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地理上的“四川盆地”正成为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的价值洼地。
历史可以昭示未来。未来10年,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的时代,四川正面临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东部产业转移逐步加快、多区域合作正在兴起、外资加速进入西部的趋势已经形成等难得机遇。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四川未来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大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使我省努力走在西部开放开发的前列。大机遇就要谋大发展,全省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力争把我省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为我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注入强大的推力。
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开放空间决定合作空间,合作空间决定开发空间,开发空间决定共赢空间。纵向看,我省开放合作成绩喜人、势头良好;横向比,我省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的总量上与东部沿海地区尚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正视差距,从差距中看到潜力,从差距中寻找出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空间,推动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培养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要有跳出盆地看盆地、跳出四川看四川的大视野、大手笔、大气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和竞争,努力提高四川经济的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
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我们必须在扩大开放上有新思路、迈新步子,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要着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根据四川区位特点和对外人文经济联系传统,明确对外开放的拓展方向,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大格局。要以市场辐射和经济带动为主题,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推动成渝经济区建设,推进与周边省(区、市)合作发展,深化与对口支援省市的长期合作,探索东西部互动共赢发展的新路子。要针对沿海地区消费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的新特点,选准定位,主动出击,建设面向西部市场的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注重招大引强,形成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要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开放平台,统筹谋划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建设,用好西博会、泛珠三角论坛等载体,增强开放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进军的号角正在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树立开放的理念,拥有开放的胸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努力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列。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从今天起,本报以 “大开放的四川”为栏题,充分报道我省吸引国内外企业投资落户的综合优势,国内外企业纷纷汇聚四川的良好态势,全面展示我省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重大成果和宝贵经验。敬请读者关注。
国庆前夕,我省推进开放合作的两件大事备受关注,振奋人心:9月15日,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协议正式在新加坡签署;9月26日,四川—仁宝制造基地及总部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这表明,站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起点上,四川对外开放的步子越迈越大、越迈越快。
大开放才能促进大发展。无论历史还是现实都告诉我们,充分开放合作是地处内陆的四川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坚持开放,30余年来四川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是依靠开放,西部大开发10年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10年。特别是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我们强力推进开放合作,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正向着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拓展。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面前,我们始终坚持对内对外开放不动摇,成功地书写了崛起危难、坚强奋进的辉煌篇章。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使四川与前沿接轨引八面来风,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地理上的“四川盆地”正成为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的价值洼地。
历史可以昭示未来。未来10年,置身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的时代,四川正面临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东部产业转移逐步加快、多区域合作正在兴起、外资加速进入西部的趋势已经形成等难得机遇。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四川未来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坚持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大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使我省努力走在西部开放开发的前列。大机遇就要谋大发展,全省上下必须统一思想认识,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力争把我省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为我省发展实现更大突破注入强大的推力。
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实施充分开放合作战略的紧迫感和主动性。开放空间决定合作空间,合作空间决定开发空间,开发空间决定共赢空间。纵向看,我省开放合作成绩喜人、势头良好;横向比,我省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的总量上与东部沿海地区尚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正视差距,从差距中看到潜力,从差距中寻找出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空间,推动经济发展。当务之急,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开放意识,培养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要有跳出盆地看盆地、跳出四川看四川的大视野、大手笔、大气魄,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外的经济合作和竞争,努力提高四川经济的外向度和国际化水平。
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我们必须在扩大开放上有新思路、迈新步子,不断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要着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根据四川区位特点和对外人文经济联系传统,明确对外开放的拓展方向,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的大格局。要以市场辐射和经济带动为主题,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推动成渝经济区建设,推进与周边省(区、市)合作发展,深化与对口支援省市的长期合作,探索东西部互动共赢发展的新路子。要针对沿海地区消费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西部转移的新特点,选准定位,主动出击,建设面向西部市场的商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注重招大引强,形成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要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开放平台,统筹谋划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建设,用好西博会、泛珠三角论坛等载体,增强开放合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进军的号角正在吹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树立开放的理念,拥有开放的胸襟,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努力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走在前列。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