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政策看四川发展机遇
http://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01日
项目名称:
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政策看四川发展机遇
-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2011-09-10
【十年成就】
●过去10年,全省GDP年均增速11.6%,经济总量由1999年的3649亿元增至2009年的14151亿元,全省GDP占全国的比重由0.15%增至4.22%
●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5.4:37.0:37.6,调整为2009年的15.8:47.4:36.8,工业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04元,过去10年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62元,年均增长9.2%;10年累计解决142.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提高了529.5万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质量
【权威解读】
含金量更高 支持力度更大
——专家眼里的新十年政策
与前十年相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实施背景、外部环境、目标定位、政策措施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新增了不少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西部大开发新政策将给四川带来何种影响和机遇?本报记者邀请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漆先望进行解读——
记者:对于中央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新政策,您如何理解?
漆先望:中央明确提出“六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从“更加”二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非常注重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特殊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一整套支持政策体系,很多政策都有重大突破,比如资源税改革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配套”,“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等。政策的针对性很强,对于解决特殊困难和瓶颈问题,将起到有力的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
记者:这些政策将对四川发展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漆先望:一是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税源与税收严重背离的传统格局,有利于增大对资源地的利益补偿。
二是国家延续对西部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对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对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保持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显著增强了四川承接省外和国外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三是国家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力度。中央财政投资向西部地区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领域倾斜,同时提高国家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投入西部的比重,这对缩小投资供需缺口,加快改善民生和夯实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都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记者:《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一番,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此如何理解?
漆先望:首先,确立这一目标表明中央希望西部发展提速。通过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迅速缩小发展差距,使西部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次,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省“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3%,已在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今后十年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预计到2015年,我省的经济总量将在2008年基础上翻1.2倍左右。按照2010年价格和汇率,到2012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有望接近4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地区的水平。到2020年有望超过9000美元,接近高收入地区的水平,届时我省将基本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达到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预期目标。
记者: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我省面临哪些重大机遇?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漆先望:首先,要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机遇,用好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权,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巩固农业基础,率先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
其次,要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重大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产业,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第三,要抓住打通国际开放通道的机遇,形成四川进出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的对外开放捷径,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四川做好准备了吗?
漆先望:早在2007年,省委、省政府就确定了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总体目标,提出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综合交通网络”被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三中心”、“四基地”建设与国家提出的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以及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要求高度融合。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完全符合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意图,四川已做好了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的充分准备。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过去10年,全省GDP年均增速11.6%,经济总量由1999年的3649亿元增至2009年的14151亿元,全省GDP占全国的比重由0.15%增至4.22%
●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5.4:37.0:37.6,调整为2009年的15.8:47.4:36.8,工业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904元,过去10年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62元,年均增长9.2%;10年累计解决142.5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提高了529.5万低收入人口的生活质量
【权威解读】
含金量更高 支持力度更大
——专家眼里的新十年政策
与前十年相比,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实施背景、外部环境、目标定位、政策措施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尤其是新增了不少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西部大开发新政策将给四川带来何种影响和机遇?本报记者邀请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漆先望进行解读——
记者:对于中央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新政策,您如何理解?
漆先望:中央明确提出“六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着力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着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更加注重优化区域布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从“更加”二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央非常注重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特殊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形成了一整套支持政策体系,很多政策都有重大突破,比如资源税改革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取消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配套”,“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等。政策的针对性很强,对于解决特殊困难和瓶颈问题,将起到有力的引导、支撑和保障作用。
记者:这些政策将对四川发展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漆先望:一是资源税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税源与税收严重背离的传统格局,有利于增大对资源地的利益补偿。
二是国家延续对西部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对西部地区属于国家鼓励类产业的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对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税收优惠,保持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显著增强了四川承接省外和国外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三是国家加大对西部的投资力度。中央财政投资向西部地区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领域倾斜,同时提高国家有关部门专项资金投入西部的比重,这对缩小投资供需缺口,加快改善民生和夯实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都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记者:《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比2008年翻一番,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此如何理解?
漆先望:首先,确立这一目标表明中央希望西部发展提速。通过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迅速缩小发展差距,使西部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其次,这一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我省“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3%,已在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今后十年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预计到2015年,我省的经济总量将在2008年基础上翻1.2倍左右。按照2010年价格和汇率,到2012年我省人均生产总值有望接近4000美元,达到中上等收入地区的水平。到2020年有望超过9000美元,接近高收入地区的水平,届时我省将基本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达到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预期目标。
记者: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我省面临哪些重大机遇?如何抓住这些机遇?
漆先望:首先,要抓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机遇,用好先行先试的改革试验权,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巩固农业基础,率先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
其次,要抓住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重大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绿色产业,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
第三,要抓住打通国际开放通道的机遇,形成四川进出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的对外开放捷径,以大开放促大发展。
记者:在您看来,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四川做好准备了吗?
漆先望:早在2007年,省委、省政府就确定了 “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总体目标,提出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建设“综合交通网络”被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三中心”、“四基地”建设与国家提出的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以及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要求高度融合。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完全符合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意图,四川已做好了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的充分准备。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