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川陕共推内陆增长极 西三角要变铁三角
http://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10年05月11日
项目名称:
渝川陕共推内陆增长极 西三角要变铁三角
-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2011-09-10
重庆声音
黄奇帆:加快实现交通、流通、融通“三通”,培育万亿级战略产业链,相信十年后,三大城市都会变成成功之都——“成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喜庆之城——“重庆”,促进西部平稳安稳发展的基石——“西安”。
四川声音
王宁: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应以西部地区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小康为目标,川陕渝今后应加强交通、产业、生态建设、人才四方面的合作,下活“四步棋”,共同争得国家支持。
陕西声音
洪峰:关中天水经济区、正在规划的陕甘宁蒙冀等能源经济区,以及即将获批的成渝经济区彼此缺乏连接,川陕渝合作就像一根链条,可将三大经济区串成一个整体。
近日,在重庆市举行的“西部大开发与新的增长极”重庆开放论坛上,重庆市长黄奇帆发表演讲,就“西三角”的发展发表看法。
黄奇帆说,要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联合的三个措施来推动“西三角”成为中国内陆发展的增长极。“西三角”地区应加快实现交通、流通、融通等“三通”,培育万亿级战略产业链,相信十年之后,“西三角”的三大城市,都会变成成功之都——“成都”,都会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喜庆之城——“重庆”,都会成为促进西部平稳安稳发展的基石——“西安”,成为西部发展的“铁三角”。
我们深感不能闭门造车
要跟内陆省市经济一体化
黄奇帆首先阐释了重庆的整体发展战略,他说,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直辖市,重庆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推动了“三化”整体战略,即以“五个重庆”建设的方式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以加强农村的教育文化公共设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加强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的措施,以及城乡要素互动流通的措施来促使城乡统筹一体化。黄奇帆说,在这个发展战略中,我们深深感到不能闭门造车,要扩大开放,要让重庆跟世界经济一体化,跟西部内陆省市经济一体化,所以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黄奇帆认为,相比沿海,内陆开放的步伐至少迟了10~20年。目前我国启动内需,也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更要补上开放这一课。
引进外资,不仅是引进资金,是为了更多地引进外资拥有的市场、产品、技术、管理以及经营理念。
按照这样的目标,近年来,重庆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最近两年利用外资翻了两番,从10亿美元增长到40亿美元。预计今年利用外资会增加50%,达到60亿美元。
进出口方面,黄奇帆认为,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西三角”三个省市加起来一年进出口额大约只有几百亿。“西三角”如果不跟世界经济发生更多的联系,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因此,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要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同步推进。近年来重庆便是如此,预计到2012年,重庆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将从现在的100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2015年预计达到1000亿美元。在这个意义上,三大贸易一体化推进,也是扩大开放的重要方面。如果“西三角”三家都这样做,一定能带动中国内陆更大发展。
不少问题与体制机制有关
要探索转变发展方式
黄奇帆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需要用制度来保障的。
他说,不少违反科学发展观的现象,许多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主观动机,而且还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有关系。因此,必须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解决掉束缚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制度。
比如住房制度,现在基本上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黄奇帆说,目前的住房模式,使许多老百姓买不了房、住不了房,但房价又狂涨,国家也采取了很多调控措施,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因为制度安排有一定问题。所以我们准备对住房制度进行双轨制的改革,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模式。重庆最近启动1000亿元的资金来推动公租房建设,既进行了制度改革,又拉动了内需。
再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如果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告老还乡了还回到农村,还继续做农民养老的话,既是对农民的不公平,也不利于促进内需。因为当几百万农民工成了城市居民时,他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提高了,消费能力也会有很大提升,这是一个持续的内需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化的本质。
城市化的本质,不是城市人口自我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而是把农民变成城市市民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要改革,要用制度安排来保证内需的发展,保证城乡统筹的科学实践。进一步说,包括国有企业、金融企业,以及城乡统筹中的很多农村的资源要素和城市的资源要素互动、优化配置,实际上都需要在制度、体制机制、政策层面上深化改革。在这方面,“西三角”都应该努力,为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我们的探索和制度安排。
来源:重庆商报
黄奇帆:加快实现交通、流通、融通“三通”,培育万亿级战略产业链,相信十年后,三大城市都会变成成功之都——“成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喜庆之城——“重庆”,促进西部平稳安稳发展的基石——“西安”。
四川声音
王宁: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应以西部地区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小康为目标,川陕渝今后应加强交通、产业、生态建设、人才四方面的合作,下活“四步棋”,共同争得国家支持。
陕西声音
洪峰:关中天水经济区、正在规划的陕甘宁蒙冀等能源经济区,以及即将获批的成渝经济区彼此缺乏连接,川陕渝合作就像一根链条,可将三大经济区串成一个整体。
近日,在重庆市举行的“西部大开发与新的增长极”重庆开放论坛上,重庆市长黄奇帆发表演讲,就“西三角”的发展发表看法。
黄奇帆说,要以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联合的三个措施来推动“西三角”成为中国内陆发展的增长极。“西三角”地区应加快实现交通、流通、融通等“三通”,培育万亿级战略产业链,相信十年之后,“西三角”的三大城市,都会变成成功之都——“成都”,都会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喜庆之城——“重庆”,都会成为促进西部平稳安稳发展的基石——“西安”,成为西部发展的“铁三角”。
我们深感不能闭门造车
要跟内陆省市经济一体化
黄奇帆首先阐释了重庆的整体发展战略,他说,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直辖市,重庆正在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建设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为实现这一目标,重庆推动了“三化”整体战略,即以“五个重庆”建设的方式推动城市化进程;以六大支柱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进程;以加强农村的教育文化公共设施,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措施,加强农民工转化为城市市民的措施,以及城乡要素互动流通的措施来促使城乡统筹一体化。黄奇帆说,在这个发展战略中,我们深深感到不能闭门造车,要扩大开放,要让重庆跟世界经济一体化,跟西部内陆省市经济一体化,所以要进一步扩大开放。
黄奇帆认为,相比沿海,内陆开放的步伐至少迟了10~20年。目前我国启动内需,也是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我们更要补上开放这一课。
引进外资,不仅是引进资金,是为了更多地引进外资拥有的市场、产品、技术、管理以及经营理念。
按照这样的目标,近年来,重庆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最近两年利用外资翻了两番,从10亿美元增长到40亿美元。预计今年利用外资会增加50%,达到60亿美元。
进出口方面,黄奇帆认为,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西三角”三个省市加起来一年进出口额大约只有几百亿。“西三角”如果不跟世界经济发生更多的联系,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因此,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要一般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同步推进。近年来重庆便是如此,预计到2012年,重庆的进出口贸易总量将从现在的100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2015年预计达到1000亿美元。在这个意义上,三大贸易一体化推进,也是扩大开放的重要方面。如果“西三角”三家都这样做,一定能带动中国内陆更大发展。
不少问题与体制机制有关
要探索转变发展方式
黄奇帆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发展方式的转变,是需要用制度来保障的。
他说,不少违反科学发展观的现象,许多发展方式不合理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主观动机,而且还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有关系。因此,必须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解决掉束缚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制度。
比如住房制度,现在基本上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黄奇帆说,目前的住房模式,使许多老百姓买不了房、住不了房,但房价又狂涨,国家也采取了很多调控措施,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因为制度安排有一定问题。所以我们准备对住房制度进行双轨制的改革,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约束”的模式。重庆最近启动1000亿元的资金来推动公租房建设,既进行了制度改革,又拉动了内需。
再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如果长期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10年、20年,甚至30年以后,告老还乡了还回到农村,还继续做农民养老的话,既是对农民的不公平,也不利于促进内需。因为当几百万农民工成了城市居民时,他们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提高了,消费能力也会有很大提升,这是一个持续的内需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化的本质。
城市化的本质,不是城市人口自我提高生活水平的过程,而是把农民变成城市市民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讲要改革,要用制度安排来保证内需的发展,保证城乡统筹的科学实践。进一步说,包括国有企业、金融企业,以及城乡统筹中的很多农村的资源要素和城市的资源要素互动、优化配置,实际上都需要在制度、体制机制、政策层面上深化改革。在这方面,“西三角”都应该努力,为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发展方式的转变,做出我们的探索和制度安排。
来源:重庆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