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2011-09-10
达州全市,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的部分县区市,将形成一个新的板块,将努力成为重庆的“菜篮子”、引进重庆的“车轮子”,成为川渝经济活动联系最紧密的区域,这个板块就是“环渝腹地经济区块”。
继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后,11月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主持召开加快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建设座谈会议,进一步明确,要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发掘更大合作空间,这标志着“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建设全面启动。
四川6市打造川渝合作桥头堡
在关注成渝最新动态的人们眼中,“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这个新概念无疑将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四川行政区域内,促进一大块区域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这种想法正逐渐变成现实。 10月、11月,四川省连续召开会议,研究成渝经济区的建设。在10月27日,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
明确指出,“一区块”指环渝腹地区块,与重庆毗邻的四川区域,涉及四川的六个市,包括达州全市,以及广安市的广安区、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泸州市的合江县、泸县,资阳市的安岳县,内江市的隆昌县,遂宁市的安居区。该区域将形成承接重庆都市圈辐射的配套产业集群,打造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11月13日,我省召开“加快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建设座谈会”,对“一区块”进行了专题研究。
融入重庆主动换来6市发展
“‘环渝腹地经济区块’提法新颖,让人耳目一新,这对于这6个市主动融入重庆都市圈实现双赢意义重大”,昨日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小琪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从打造长江经济带来说,重庆处于前沿,而四川环渝的6市则处于它的后方,这是一种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关系”,王小琪称,“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合作,比如基础设施的共建,生态环境的保护,优势产业的共同开发,区域市场的共同培育上等”。王小琪说,泸州和重庆都是长江上重要的港口,但是泸州是浅水港,重庆是深水港,这能形成互补;广安是重庆的后花园,许多广安做生意的都是在重庆进货,而广安也是重庆人耍的时候喜欢去的地方。实际上,四川环渝6市长期以来和重庆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原来我们经常说‘小车跑成都,大车跑重庆’,就是这种长期格局的写照,四川放手这6个市主动融入重庆,是一个双赢的举措,必将换来6市更大的发展。”
深度融入视重庆为6市“省会”
在13日的座谈会上,与会的6市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对这一热点进行了讨论。环渝6市的政府负责人表示,尽管合作已有相当基础,但面对建设成渝经济区的新形势新任务,还需要重新认识重庆这个增长极的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庆可以视作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经济省会”。要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发掘更大合作空间。
蒋巨峰指出,要着眼解决问题来建立合作机制,在市级、省级以及市场主体等各个层面都建立与重庆有关方面的协调、协作、协同机制。相关市、县政府是合作的主体,要主动有为,在省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推进合作取得实效。
据了解,环渝6市相关市、县政府正在制定相关细则,6市也将努力成为重庆“菜篮子”,引进重庆“车轮子”,力争分享重庆的改革开放政策,为环渝腹地经济区块6市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李后强谈环渝腹地经济区块
“经济省会”的新提法代表群众呼声
华西都市报:11月13日,蒋巨峰省长主持召开加快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建设座谈会,明确提出,可以将重庆视作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经济“省会”,您是怎样理解这个新提法的?
李后强(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博士):首先说明,“经济省会”的提法体现的是四川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市县要求加快发展的一种强烈愿望,代表的是群众的呼声,也是省委省政府正确引导和强力推动的结果。市场经济无国界,资本不受行政区划限制。由行政区经济或诸侯经济转变为区域经济是世界潮流。四川强力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是充分开放合作的体现,是“两个加快”的需要,是把“天府之国”变为“天府之域”的重要举措。
华西都市报:蒋巨峰省长还在座谈会上提出,要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发掘更大合作空间。请问,我们将如何进一步创新合作机制,如何深度融入重庆都市圈,分享重庆的改革开放政策,您又有什么建议呢?
李后强:首先要“破壁”,就是要打穿川渝之间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要树立“一体化”意识。我们川渝本身就是一家,为什么不能搞成经济联通体?要在原有合作的基础上,主动接受重庆的辐射,为其发展服务,在为重庆发展搞好配合中发展自己,加快与重庆融为一体。在工作中,要遵循经济规律,促进合作发展。要制定和完善具体化的、可操作的发展规划,细化工作方案,制定促进政策,特别是要借力重庆的政策为我所用,与之搞好对接。合作机制建设要推进“四个转变”,即:由“包办婚姻”转变为“自由恋爱”;由“行政推动”转变为“利益驱动”;由“务虚讨论”转变为“企业对话”;由“舆论造势”转变为“规划落实”,核心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如税收、GDP等分配),关键是政府的正确引导。
华西都市报:座谈会上,达州、广安、
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等环渝腹地经济区块6市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努力成为重庆“菜篮子”,引进重庆“车轮子”等。您认为,在“菜篮子”与“车轮子”两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有哪些优势,下一步还将在哪些方面努力突破?
李后强:四川在交通建设、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城镇体系建设、服务业对接、政务环境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四川有交通、资源、科技、农业、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幅员面积48万平方公里,人口8800万,重庆幅员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300万。四川还在加快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四川在蔬菜粮油、现代制造业、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方面优势明显,已形成“7+3”的产业格局,特别是生猪产量、天然气储量、水电资源全国第一。下一步要着眼解决市场、交通、金融、社保等一体化问题,要用好成渝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政策,在市级、省级以及市场主体等各个层面都建立与重庆有关方面的协调、协作、协同机制。环渝腹地经济区块要进一步认识重庆、了解重庆、研究重庆,承接转移、借力发展、服务都市、形成基地,坚持互利共赢,并在园区建设等方面首先取得突破,要真正成为“桥头堡”、“二传手”、“中转站”、“试验田”。
来源: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