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阶段,节支率是考察政府采购效益的重要指标,提高节支率是政府采购面临的一项现实任务。那么,应该如何才能更好实现提高政府采购节支率的目标呢?笔者认为,除了传统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价格降低的方法外,还应该积极拓宽节支率的实现渠道,从采购功能的角度出发来实现节支率。
当前渠道:预算节支
凡是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人都知道一个公式:节支率=(预算价-中标价)/预算价×100%。结果的高低成为衡量集中采购机构操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子,也是体现各地政府采购业绩好坏的重要指标。在实行政府采购工作的初期阶段,各采购单位由于对采购项目了解不足,价格信息掌握不够,导致了预算编制的不准确,使政府采购初期的节支率较高。而随着部门预算改革的深化和政府采购制度的日益成熟,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逐渐科学、规范和细化,并且各单位对政府采购的程序、价格和信息掌握得也越来越准确,使得部门预算逐步接近市场的平均价格,这必然会使节支率呈现下降趋势,而实际上不少地方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
这当然是一个好趋势,也是政府采购制度取得的重要成绩。但同时也不得不让人产生担忧,毕竟资金节约的效果是衡量政府采购工作成效的重要方面。那么在政府采购预算不断细化、不断科学准确的情况下,如何突破现行的节支率模式,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呢?这就是下面要说的拓展政府采购节支率新实现渠道的问题。
拓展新渠道:功能节支
通常,由采购人提出采购需求,政府采购负责去质优价廉地实现这个需求,这样实现节支率。但我们现在应该换一个角度去想:采购人要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举个例子:采购人要花100万元购置一套网络设备,如果我们对采购人的需求认真分析,做好市场调研,也许会发现有很多多余的花费在里面,采购了多余功能,发生了多余成本,浪费资源和财力,很有可能100万元的预算50万元就足够了,那么这种节支成效会不会更大一些呢?
这里涉及到多余功能的问题。再比如说,采购人要购置一台新车,需求中写明要1.8T,而不是1.8,那么1.8T与1.8的区别在哪里呢?据了解,这个“T”是指涡轮增压,就是说有T的车速度就快。试问我国交通法哪条规定允许车跑得太快?就算是高速公路也只是120迈罢了,所以说这个“T”也是多余功能。
中央财经大学徐焕东教授认为,所有的采购都在采购功能;所有的生产都在生产功能。所有的政府采购最终都必须使用功能说明,而禁止品牌说明、设计说明、专利说明,这里所说的品牌说明、设计说明、专利说明就是我们日常采购活动中所见到的隐性参数。
所以说功能在政府采购中至关重要。功能也涉及到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我们在采购活动中只要满足该项目的基本功能就足够了,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信息产品,更新速度极快,即使按照采购人的需求去买了,很有可能还没等他们用到那些功能的时候产品就已经被淘汰了。
政府采购节支的目的,要求实现花最少的钱办最有价值的事,实现价值最大化,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考虑功能节支这个渠道,认真思考如何拓展这个渠道。
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推进一样,这种节支渠道刚开始也许会遇到一些阻力,但区分基本功能与辅助功能是未来政府采购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样也应该成为未来政府采购节省财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