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政府采购工作的实际操作机构,各地集中采购中心不仅上要接受财政监管部门的领导,下要为广大供应商和采购人服务,而且要严格执行监管部门指示,真实反映操作中的成绩与问题,在日常政府采购工作中起着纽带和滑轮的作用。本报第789期(2008年8月4日)曾刊登过《撤消采购中心危害大》的一篇文章,从侧面探讨了集中采购中心存在的意义。该文刊登以来,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既然集中采购中心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如何让她们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已然是我们面临的又一议题。本文作者向我们阐述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集采机构,需要如何作为。
《政府采购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以来,政府采购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应《政府采购法》需要而诞生的集中采购机构,是我国政府采购事业最坚实的基础,是人民的集中采购机构,其权力、荣誉来自人民,在集中采购机构工作的同志,惟有端正态度,牢固树立为人民采购、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才能不愧对政府采购的神圣事业,这是全社会认可的我国集中采购机构工作者的价值取向。怎样成为合格的集中采购机构工作人员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永远探究的严峻课题。
安正义之心
公正意识是培养集中采购机构职业素质的关键。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一次不法行为为祸尤烈,因为这次不法的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把水流给破坏了。”集中采购机构好比“法院”,虽不直接参加评标,但却负责组织协调,把握评标工作的方向,负有对评标工作领导责任,因此,评标结果的好坏与集中采购机构有很重要的关系,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既是政府采购工作的核心,也是集中采购机构的生命线,是集中采购机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法律的天平上,国王与乞丐是平等,个体户和大企业也同样是平等的,因此,保证政府采购的合法公正是集中采购机构孜孜以求的使命和工作目标。
运用自如的法律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集中采购机构所处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品德作风如何关系到党风、行风,而且影响着集中采购机构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作为集中采购机构品德作风一定要正,要有建功立业的高尚情操,要有光明正大的高尚品格,要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精神境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一方面集中采购机构完成的政府采购项目成百上千,有一、二个存在瑕疵也许占不到1%,但对投标人来说则是100%,有时会要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生存。这相差悬殊的比例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这就要求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具备高尚的品质和高超的技能、不容置疑的健全人格、对政府采购项目的理解力、充足的法律知识、社会责任和良知和耐心勤奋的敬业精神,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体现公正意志,树立为人民执法的思想理念,才能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公正廉明、秉公执法,这才是一个优秀集中采购机构的应有作为。
修道德之身
集中采购机构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自身高尚的人品、人格感染和征服人心。
勤省身、善慎独。一要正事先正人,正人先正心,“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把自己做过的事所说过的话反思一遍,是一个政府集中采购机构工作的人的必修课程。二要办事有条理。黄炎培说:“事繁勿慌,事闲勿慌。”就是指忙时不要慌乱,闲暇之时不能慌废。三要要学会慎独。《礼记·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构建和谐安宁稳定的政府采购氛围,政府采购当事人之间有诚信精神维系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提倡慎独,因为它可以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提高人的内在修养素质,更高层次美化政府采购环境。
做真人、说实话。明代哲学家于慎之说:“任天下之事不可不实,实则无难任之事,处天下之人不可不虚,虚则无难处之人。”政府采购包罗万象,每一个项目都有它的个性,但同时也具备其共性。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集中采购机构是矛盾的焦点,强势的采购人可能不容易服从政府采购中心组织的政府采购项目的评审结果,但只要集中采购机构讲实话、做真人,则坚冰也可以融化,任何矛盾也会克服,采购人也会被你的虚心和诚心感动,政府采购工作也会好做一些。
顾大局、识大体。《孙子兵法》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政府采购是一个事关采购人、供应商等特殊群体的工作,如果在工作中只考虑一方的利益,比如只考虑采购人的利益而没有顾及供应商的利益,那么供应商会作何感想,该项目肯定不会获得成功;同样的道理,如果只对目前的采购手段、采购效率和效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或者说为了本集团的利益而不顾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思进取,庸庸碌碌,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样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由于没有全局观念做不成大事,也做不长远,那么具体的事情也办不好,办不全面,办不彻底。
有理想、负责任。政府采购工作中遭遇难事在所难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难事,首先,在心理上要藐视它。古人说:“为官避事平生耻”,不怕事、不躲事、不推事、不让事是每一个政府采购工作者应有的风度,躲着矛盾走,躲着问题走,不敢负责任,只能被除数人看不起,是一种耻辱。要有从容不迫,“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胸怀;要有当仁不让,“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势;要有临危不惧,“胜似闲庭信步”的胆略。抱此心境,何难之有?其次,在方法上要巧解“难事”。化解“难事”,牢骚抱怨、灰心丧气不行,关键要“协调”。意气用事和被动应付,都于事无补。
常思过、严律己。政府采购工作的成败,集中采购机构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而并非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情,只要一出问题整个集中采购机构都将遭受灭顶之灾。因此,常思小过、严于律己不失为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守则。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小节”亦如此,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腐蚀作用,平时不拘小节,就有可能微恙成大疾,小问题演化成大问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培养、不断完善、不断充实、不断提高蓄积起来的。要常常审视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改正自己身上那些与道德情操格格不入的“小节”,才不会酿成大错。
常感恩、近人情。我们所说的人情不是媒体上经常渲染的开人情标、搞暗箱操作。而是指政府采购过程中的人性化操作,这是人之常情,不要把服务对偶视为敌人,或者当成愚民、阿斗。感恩是因为父母养育了我们,党和国家培养了我们,组织上关心着我们,集中采购机构的感恩是感父母之恩、党恩、国家之恩,如果没有感恩之心,你就不可能近人情,做不好政府采购工作。
立职业之命
工作质量是集中采购机构的生命,工作质量的提高是通过细化质量指标、硬化管理措施、优化考评机制和加强监督机制来实现的。因此加强政府采购的管理,探索政府采购高效管理机制是现阶段集中采购机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细化质量指标是完成政府采购任务前提。针对政府采购项目环节多、政采人员新老并存的实际,从制约、培训的角度,制定精实的质量指标,将项目全程的业务受理、标书审核、专家抽取、保证金收退、开标评标、中标通知发放、质疑投诉作等各类一般性工作流程细化,做到集中采购机构每个工作人员均担负起责任。在此基础上,将政府采购工作质量与个人的工作能力进行有机对接,使政府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质量建设落到了实处。
硬化管理措施是政府采购质量的保证。针对集中采购机构服务面广的、项目分散管理监控难的特点,突出硬化管理措施,抓好质量全程检查督导。比如为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在每个评标室的都安装上监控摄像头,项目完成后请用户单位、评标专家等相关人员对项目质量进行打分,使政府采购项目的工作质量有了实时的掌控。
优化考评机制是保证政府质量的工具。政府采购质量是检验政府采购工作水平优劣的试金石,为实现考核与管理的有机融合,集中采购机构应不断优化考评机制。通过供应商的质疑率、投诉率,采购人对采购项目的满意率,均可以检查出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质量。在考核实施上,必须坚持参考对象现场抽点,考核内容随机产生,考核成绩公众评判。在考核奖惩上,推行考核“一票否决制”,并与人员的使用、提拔相挂钩,以促进整体政府采购质量水平的提升。
主动接受监督是推动政府采购健康发展的途径。由于集中采购机构的位置,特殊的组织政府采购活动的职责,必然引来许多抬轿子、讲恭维话、求情办事情的人,遇到各种诱惑和考验也更多了,因此,集中采购机构的工作人员除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努力增强集中采购机构的人格力量。首先要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其次,要抓好特约监督员的工作。第三,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政府采购的质疑、投诉工作。
质疑和投诉是倾听群众呼声、加强集中采购机构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窗口,也是社会信息最敏感、问题最集中的地方,加强质疑、投诉工作是集中采购机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安排资历深、熟悉政府采购法律知识、业务能力强的同志负责政府采购的质疑、投诉工作,提高质疑、投诉处理工作的效率。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