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对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政府采购监管工作中,就是要树立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理顺关系、服务全局的发展意识;体现公平公正、透明规范、科学管理、市场运作的发展要求;把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全面完善的发展方向。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则要坚持做到“五个三”。
协调三方关系
首先,是协调好内部关系。财政内部的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协调好与预算、国库、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从部门预算的编制、采购资金的下达、支付等各环节要做到分工协作、各尽其职、互通信息、通力配合。
其次,是协调好外部关系。财政部门在履行监管职能中要协调好与各预算单位、其他监督部门、职能部门的关系。各预算单位作为采购人是政府采购的执行主体,改革的推动离不开采购人的支持和配合;其他监督部门是指依法履行与政府采购活动有关的监管职责的政府其他部门,包括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这些部门与财政部门共同构成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时段,针对不同对象对政府采购活动进行监督;职能部门是指履行监管招标代理机构职责的部门。财政部门要正确处理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在政府采购监管中做到既不越位乱作为,也不缺位不作为。
第三,是协调好与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政府采购的各当事人是在政府采购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各类主体,包括采购人、供应商和采购代理机构等。财政部门是《政府采购法》的执法主体,在法律实施中要注意协调与政府采购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促使采购人、供应商和代理机构在采购活动中形成相互博弈、相互制约、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促进政府采购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规范运作。
跟踪三个流向
首先,要跟踪信息流。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建立广泛、高效、便捷的政府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为政府采购管理搭建公开透明的平台,是全面实现依法行政的有效途径;从财政管理的角度,将政府采购管理信息系统纳入“金财工程”整体规划中统筹考虑,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业务管理系统对接,形成完善的财政信息管理体系,是全面实现依法理财的手段和保障;从政府采购监管角度,对信息的掌控程度是财政部门能否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监管部门要对政府采购活动各环节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对称性、及时性提出具体要求,全程跟踪信息流向,全面掌握信息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做出客观合理的分析和判断,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必须跟踪资金的流向。从采购预算编制的资金落实,到采购项目实施的资金使用,再到采购合同签订后的资金支付构成了政府采购的资金流。财政部门对政府采购资金的管理要做到严格把关、依法理财、流转顺畅。特别是对资金使用效果的分析是目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今后要加强绩效评价,确保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最后,物流跟踪也是必要的。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转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确保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对政府采购物流的跟踪体现了财政管理由货币到实物形态的延伸。笔者认为,政府采购物流管理对细化部门预算、避免采购人重复购置、强化内部监督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做好、做实、做细。目前,对实物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环节。但在采购人中,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重合同,轻验收的现象。按照《政府采购法》对政府采购的定义,政府采购是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也就是说,预算单位凡经过政府采购添置的资产都应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跟踪物流的目的就是要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经过政府采购形成的资产及时入账,保值增值、遏止流失。
突出三项重点
一是制度与规模并重。加快制度建设步伐是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前提和保障,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推进政府采购在规范中发展。重发展轻规范,政府采购会偏离方向;重规范轻发展,政府采购的规模效应将无从体现。因此,制度建设与扩大规模二者必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二是培训与运用同步。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目标。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设定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培训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才能体现培训的意义。同样,在工作中不断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培训提供依据,才能保证培训与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有效实用。
三是监管与创新并举。各级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采购的监管部门,在发挥好监管职能作用的同时,要注重研究监管手段的创新。创新监管手段要因人而宜,实施监督管理要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监管对象,实施不同的监管措施。对采购人,重在监管其采购预算的编制、计划的执行、采购项目的落实;对代理机构,重在监管其采购程序是否合法,内部机构设置和工作运行是否合理;对供应商,重在对其资质、信用、实力等方面的调查,在平等待遇的前提下,通过规范整顿市场秩序,为供应商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并根据国家宏观政策,重点扶持一些产业;对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的管理,要坚持使用和管理相分离的原则,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专家管理制度,在使用中不断调整、充实、完善专家库,特别是要有经济、法律、价格、物流、营销等方面的专家。
抓住三个关键
一是实现规范管理,二是形成增长机制,三是发挥政策效应。这三方面是政府采购监管的目标取向。政府采购最终要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保证规模的增长,以规模的扩大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政府采购规模逐年呈稳定增长趋势,对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应看到,政府采购不仅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节约财政资金的一项制度,还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策手段,形不成一定的规模,发挥政策效应将无从谈起。按照十七大精神,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采购工作,要更加关注与人民群众有切身利益关系的项目如节能产品、农村合作医疗设备、免费教科书的采购,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功能。
配合三项改革
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制度,收支两条线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必由之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要处理好与其他财政改革的关系:部门预算是政府采购的基础、国库集中收付是政府采购的保障、收支两条线改革是规范资金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规模的前提。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离不开各项改革的配套推进。
《政府采购法》实施五年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正处于由初创阶段向全面发展阶段的转变。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政府采购工作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作为监管部门的一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