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制定评标标准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集中采购机构既要在了解采购人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于拟购项目的市场行情和设备情况有相当程度的熟知。同时,标准也要体现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性和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一个好的评标标准对于改进供应商的品质,规范市场行为具有导向作用,对于做好一件项目的采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什么是评标标准
从狭义上讲,评标标准是对招标类采购项目制定的一种评分方法;从广义上讲,则是对采用任何采购方式的采购项目制定的一种评分方法,它是将某采购项目中内含的所有因素如价格、质量、服务、信誉等分解成不同的标准,并根据重要程度的不同,确定不同因素在总分数中的比重或权数,由评委按此评分以最终确定中标人的一项方法。
制定评标标准要遵循的原则
遵循规范化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即所制定的标准要科学、合理,能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评标结果的影响;另外,所制定的标准要对所有的供应商来说都是一致的,不能厚此薄彼或在标准里含有对外地或外资供应商的歧视性语言。评标标准也应该是公开的,要让所有的供应商都知道。
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即不同的采购项目有不同评判标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市场行情,某个采购项目在一些方面可能是重要的或不可少的,而在另一方面可能是不重要的或可有可无的,等等。所有这些都要求集中采购机构在制定评标标准时,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既不要在标准中遗漏某个重要的评分因素,也不能求全责备,对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硬加进标准中,从而增加投标商的精神负担。
遵循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的原则。政府采购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要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行业发展,集中采购机构在制定评标标准时,要有意识的将企业是否合法经营,依法纳税,是否遵守劳动法规和保护环境作为一个评分因素,对于那些不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和不遵守劳动法规、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或者将它们拒之于政府采购的大门之外,或者严重扣分,让企业吸取教训,自觉树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另外,在评标标准中要含有对新技术、新设备、和先进管理模式的支持,以逐步促进行业的发展,协助政府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和加快宏观经济的运行。
从小一点的方面讲,制定评标标准要遵循适价、适质、适时、适地的原则,所谓适价,就是说要物有所值,某种设备,它的价格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浮动,高于这个范围,采购人接受不了,低于这个范围,要么是供应商不能接受,要么是设备的质量让人怀疑,所以集中采购机构在制定投标底价时,一定要进行仔细的市场调查,以得出一个合理的底价和浮动范围。既不能认为价高就不行,也不能认为价低就是好,对于超出范围之内的报价,不管是高还是低,都要按一定的方法,比在范围之内的价格浮动更多的扣分,这样做,既可避免供应商之间恶意的竞争,也能让采购人买到质好价优的产品。
适质。在行业上有句话叫做"够用就行",也就是说对于某项产品来说,固然是性能指标参数越高越好,但对于具体用户而言,可能是不必要的,这样一是会增加用户的成本,二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在以产品的质量作为评分要素时,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要根据用户的工作性质,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标准。总的而言,在能满足用户工作要求的基础上稍好一点就行了。
适时。就是说用户在采购设备时往往都有一个时间的要求,有的在供货时间上可以缓一些,有的则要得很急,甚至刻不容缓,这一点在八、九月份炎热季节采购空调类设备和农用救灾物资时表现犹为如此,还有一些带有政治任务性质的设备采购更是容不得半点拖拉,如在今年非典时期,采购呼吸机,在和供应商洽谈时,其中谈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供货时间。所以集中采购机构在制定供货时间时,总的原则是要结合采购项目的性质和用户的需求,既不能定得太晚影响用户的使用,又不能片面认为供货时间越早越好乃至事实上不可行。
适地。就是说某个采购项目对于供应商在地域方面的要求,这主要是针对售后和方便服务而言,和采购法中规定不得排斥外地供应商进入本地政府采购市场的精神并不矛盾。比如说服务类项目如定点印刷、汽车维修等就以在本地招标为宜,而对设备类及工程类的采购,则一般要求在本地及邻近周边地区有代理商或办事处,这样一旦设备或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和质量问题时,供应商可及时前来维护。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