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也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十七大后,新一届政府换届之际举行的,承前启后,重要性超出以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亮点。本次会议不仅定调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方向,也为08年招投标领域的发展制定了框架。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机构从1985年成立的8家至今已发展到150余家。招标规模从2000年仅为32亿美元,到2006年已增至187亿美元,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较为迅速。从动车组、首都机场、四川——上海输电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国际招标采购情况看,充分显示了招标工作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本着总量控制、区域平衡、共同发展的思路,拟计划出台规范性的文件,通过建立招投标信誉考核体系等,加强对招标机构从业水平、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监管,从而推进招标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做好宏观调控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的从紧货币政策主要是从控制贷款增速上下功夫。预计明年贷款增速将控制在13%至15%,但很有可能会超标。目前,我国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依然是银行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10月份货币供应量增长18.47%,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8.47%,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同时,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7.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2%。
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控制货币投放,明年货币投放将会明显减少,从而有效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从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各商业银行亦可能因此紧缩银根及提高贷款利率,造成企业贷款难和还贷成本上升,使其技术改造的步伐放慢,引进力度减弱。反映在招标方面将导致招标项目标的缩小,项目实施延后,甚至项目被取消,招标机构的运作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从而削弱了我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事业旺盛发展的势头。
同时,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国家大力控制外贸顺差的增长。那些对出口依赖较大的生产企业面临压力,而且由于国家财政压力巨大,我国为鼓励企业出口产品而实行的出口退税税率适度下调使这些企业陷入了困境。以前,我国通过进出口关税、配额管理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配额这些进口限制将逐步取消,07年出口退税与加工贸易新政的实施给出口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国外产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喜爱的进口产品便宜了,进口将会大幅度增加,这将使国内同类产品生产厂家生产形势疲软,效益下降,这将使我国机电产品国际招标失去业已开拓出的一片天空。
二、加大攻坚力度,确保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必须完善政策法规,更加注重用法律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
2004年12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应当优先采购节能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并列出三段时间表:“从2005年开始,在中央一级预算单位和省级
(含计划单列市)预算单位,首先推行政府绿色采购;2006年扩大到中央二级预算单位和地市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到了2007年,政府绿色采购将覆盖到全国。”
近两年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同时,大量能源消耗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制约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和对环保型新能源开发的投入就成为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节能、环保也成为了招标文件加分的项目。采购节能、环保产品,目前可以参照已经出台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目前我国各省的政府采购中,节能环保产品在招标中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加分。具体幅度根据各省和项目的实际情况。普遍情况为货物类中节能环保产品加分在2-4分左右。07年11月,福建省财政厅还出台了《福建省省级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招标文件(范本)》,指导采购人制定合理评标方法,增加节能环保等评分要素。对节能环保产品在技术、服务等满足采购要求的情况下,给予一定加分;同时要求政府采购招标文件中必须载明对节能环保产品的加分条款,对纳入《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清单》的产品,采取加分的方法以落实同等优先的扶持政策。
近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各类投资项目必须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分级审批的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规划区内的项目选址和布局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必须按照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分析师们认为,这份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的通知,显示了与今年以来市场化调控不一样的重大变化,即行政调控开始强力介入宏观调控。他们称之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严厉紧缩的“第一枪”。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继续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推进形成主题功能区,缩小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差异。加强规划引导,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中国将把握世界新一轮产业调整的机遇,采取切实的措施,鼓励东部的外商企业到中西部投资,实现产业的转移,推动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全方位、多形式扩大周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利用省外资金成为推动中西部地区投资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这种趋势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上半年,中西部地区实际吸引外资增长了21.7%,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相比高了9.5个百分点。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反映了东部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转移的态势。
国家发改委公布,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国家2007年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为1516亿元。
这10项新开工重点工程分别是:新建大理至瑞丽、奎屯至北屯铁路;包头至西安、西宁至格尔木铁路扩能改造;天水至定西、都匀至新寨公路建设;昆明机场迁建工程;西部支线机场建设;大岗山和积石峡水电站建设;重庆蓬威石化60万吨PTA项目;广西、四川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内蒙古黄玉川煤矿和酸刺沟煤矿千万吨级重点煤矿工程;西部地区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
来源:中国国际招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