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政府采购的成绩,总离不开"节约率"。记得有一段时间,政府采购成了新闻热点。每每记者们来,不论是采访阶段性的工作,还是采访某一公开招标的采购项目,老记们最关心的是节约了多少,似乎节约得越多,越能反映政府采购的优越性,越能体现政府采购的成绩。这一点也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具体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同志。一位区政府采购机构的同志向笔者反映,今年该区不少财政资金是按去年采购价来安排预算的,因此担心节约率会不会为零。这种担心反映了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财政预算部门因为有了政府采购价格作为参照,预算更科学更精确了,这是进步,另一方面预算安排"紧"了,节约率低了,政府采购部门的成绩似乎就少了。对此笔者也有困惑。
最近,笔者重温江总书记今年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财税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后,顿觉豁然开朗。江总书记指出:"做好财税工作,不仅要算经济账,同时要算政治账、社会账,不仅要算眼前账,还要算长远账。"这一重要思想为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政府采购"节约率"指明了方向。
实施政府采购的成效体现在哪里?最明显的、最直观的莫过于节约了财政预算资金,节约率似乎也成为实施政府采购具有说服力的重要指标。但是,从更深层次看,这只是"经济账"和"眼前账"。其实,实施政府采购的成效,不仅体现在节约财政预算资金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铲除腐败的源头,促进廉政建设,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上;体现在健全财政职能,提高理财的层次和水平上;体现在促进公平竞争,促进有序市场经济的形成上。这些更是我们要认真计算的"政治账"、"社会账"。
按照现行政府采购节约率的计算方法,就预算节约率来讲,预算安排的松紧直接影响预算节约率的高低;就平均报价节约率来讲,除非使用最低价格评标法,否则中标价很可能高于平均报价,这在技术比较复杂、售后服务要求比较高的货物采购特别是服务和工程采购项目中很常见。很明显,随着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确化,随着政府采购在服务和工程领域的拓展,特别是工程政府采购项目数量、金额和所占比重的提高,从整体而言,节约率可能会下降。因此,节约率既是政府采购成果的体现,又不完全反映政府采购的成果。
忽视政府采购节约率不可取,不切实际追求高节约率同样也不可取。忽视政府采购节约率,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过分迁就部分预算单位,超标准采购,因而造成浪费;不切实际追求高节约率,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过分压低价格,挤占供应商的合理利润,招致供应商之间恶性价格竞争,降低采购项目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利于政府采购市场的长远发展。
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政府采购节约率。既要讲节约率,又不能不切实际地追求节约率。既要充分节约每一分财政资金,实现物有所值,又要充分调动供应商的积极性,使优秀的供应商在政府采购市场中取得正当收益。这就需要我们从事政府采购实际工作的同志,既要熟悉采购技巧,又要掌握相关政策,把握其中的"度"和"平衡点",在规范的条件下追求节约率,在"双赢"的情况下追求节约率。
来源:中国国际招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