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一日生效的财政部两个《暂行办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两个《暂行办法》)将极其有力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节约抓“源头”和采购控“标准”起到“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对政府采购工作起到很好的促进功效!两个《暂行办法》中规定,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先报批,只有在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才可以将资产(物资、商品等)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或年度政府采购预算和采购目录等),并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将批复文件和相关材料一并报同级财政部门,作为审批部门预算的依据。规定中还强调:“未经批准,不得列入部门预算,也不得列入单位经费支出”。两个《暂行办法》同时又规定,“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那么,笔者认为国有资产配置的节约抓“源头”和政府采购的控制抓“标准”。须从以下“三个有利于”抓起。
第一个须从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节约与政府采购的采购配置标准衔接环节实现协调和共赢化目标抓起。
1、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监督不仅要建立一个廉洁的政府监管体系,而且还要建立一个节约型的政府(因为,政府的资源配置成本太高,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和纳税人的钱之状况就十分突出,所致,不得不加大对此状况的遏制力度);
2、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资源分配和采购购置过度方面的浪费与重复现象比较痛心疾首,在没有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政府采购法》未出台之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不注意节约、也不懂得节约、更不愿节约和错误认为凡正花国家(公共、公家)的钱不心疼,以及当时整体节约风气也不正所造成的;
3、随着政府采购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政府采购法》及国有资产管理两个《暂行办法》的诞生,必将使以往各种不规范和乱采购(不科学、不依法和按章配置资产、物资现象)等等情况得到有效的制止;
4、行政事业单位(吃财政饭的人员)工作人员究竞该有多少面积办公场所,到低每位工作人员手上掌握的现代办公工具是什么标准?这都是亟待解决和加以控制的难题;
5、所以,政府采购机构不能只顾“一采了之”和“一购了之”,而应在采的事前和购的之先能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有效优化整合,达到资源的科学化配置和高利用效率;
6、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也应主动与政府采购机构建立起资源配置网络化数据库,做到采购合理、资产调剂科学和无重复购置现象;
7、坚决把那种领导“意图式、无为式、可采与可不购式、奢侈浪费式、图享受式和权力式”等等配置资产(资源、物资、商品)倾向一扫而光!还政府采购初衷和国有资产管理之本色!
第二个须从有利于促进公共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计划、预算编制和实行以及配置标准的进一步规范化抓起。
1、两个《暂行办法》规定,公共资产的管理主要是在对购置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先行报批,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各单位才可以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否则,不得随意或者擅自购置并列入部门预算。
2、规定还强调,未经批准的年度预算是无效预算,不得列入单位的经费支出。
3、鉴于很大部分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的制定需要将把关工作前移,在相当程度和意义上也更能促进政府采购工作的开展及国有资产的监管。
4、两个《暂行办法》中关于“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依法实施政府采购”的规定,更直接将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工作衔接了起来。
5、两个《暂行办法》还规定,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综合管理(而“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标准”则是其中主要职责之一)。
6、这样,就更赋予了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国有资产配置标准的职能和权利,尤其是公车采购标准。
7、资产配置标准的制定是一项很紧迫的工作,这些标准的出台,将会大大有利于政府采购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化运作。
第三个须从有利于共同服务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构建科学和谐型资源配置抓起。
1、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可以共同服务于节约型社会建设和和谐型社会的构成。
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与政府采购机构积极配合、互相沟通、形成科学数据共享的资源配置数据库网络系统,以便为更好地科学化使用资源和节约资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3、资产配置的预算和计划性也要有利于采购计划与预算的科学制定,同时,政府采购的高品质(高寿命率)也更要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
4、两者工作的重要共同目标,都是要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职能和做好公共服务的。
5、通过资产管理与政府采购默契的配合,可以很好地监控采购人的资金流向,使财政性支出的管理更具科学性和更能比较完善实现从预算到支出再到资产的全流程管理及服务于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并为国有资产管理节约抓“源头”和政府采购控制抓“标准”达到共赢起到积极的作用。
6、最后,让国有资产管理的节约抓“源头”和政府采购的控制抓“标准”在两个《暂行办法》和《采购法》及有关制度、章程等的制约下,实现“源头”和“标准”共赢甚至多赢的目标!并凸显其立法初衷和监管本色。
来源:硅谷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