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违规机会越来越少
http://scbid.com/index.php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25日
某省采购中心反映,自该省采购办严格采购方式审批几个月来,单一来源采购明显减少了,但公开招标后只有一家供应商前来投标的情况却有所增加。因为采购程序符合法律规定,专家论证招标文件也没有倾向性,所以一般情况下监管部门都会改批为其他采购方式。
虽然从程序上来看一切理所应当,但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就让人怀疑了。有人认为,不排除采购人私下婉拒供应商投标的可能。因为潜在供应商投标前和采购人联系并不稀奇,采购人有可能借机婉拒供应商。如果真是这样,不得不感慨采购人的“高明”。不过,笔者不禁要问,当政府采购市场越发成熟,供应商越发理性,采购人还能怎么办?
回顾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推行的几年。最初,采购人想方设法规避政府采购,规避公开招标,随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推进,不进行政府采购就无法支付采购资金,采购人开始在技术参数、资质、打分等方面注入倾向性。如今,许多采购代理机构开始对招标文件实行专家论证和公开征集意见,有的地方还会做大量的市场调研以及召开现场答疑会,对评审专家的打分也开始实现电子化监督,作弊越来越难了。于是采购人开始向供应商“下手”了。发布招标公告却没人投标,采购办、采购中心都无可奈何,而且这种方式极具隐蔽性,谁也无法控制采购人与供应商之间的联系,质疑和投诉的风险很低。
笔者认为,杜绝此类违规现象最好的方法就是政府采购机构各司其职,各就各位,共同来推进政府采购市场的成熟和发展。监管部门要逐步完善规章制度,一个关口一个关口地把持住,执行机构依法采购,坚持原则,为创造和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政府采购环境携手共进。同时,应该鼓励更多的供应商加入监督者的行列,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让违规的机会越来越少。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