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图书馆新馆历经3年建设终于落成,内部装修完成之后,工作只剩下家具的采购了。在家具采购中,最为重要也是最棘手的是大大小小不太起眼的书架采购。由于新馆面积较大,储书室、阅览室、自习室等一应俱全,各个功能室面积不同、装修风格不同,所需要书架的尺寸、款式也不相同。
“如何让书架既符合图书馆需要,又给读者提供方便,还能配合新馆整体的装修风格达到美观的效果,可真是个问题。”负责本项目采购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老张对搭档小李说。
萌生标前考察念头
经过几天的加班加点,老张和小李终于统计出了图书馆新馆所需的书架种类及每款书架的尺寸。但在统计中,老张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简单的尺寸指标能够保证书架与房间高、宽的匹配,但是无法解决书架款式的问题。因为每个房间的格局不同,制作者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充分利用房间的空间制作出精美又实用的书架。老张为此苦思冥想,究竟该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终于,他在财政部18号令中找到了答案。财政部18号令第25条规定:“招标采购单位根据招标采购项目的具体情况,可以组织潜在投标人现场考察或者召开标前答疑会……”老张为这一发现欢欣鼓舞。
存在信息走漏风险
老张把想法告诉了小李,可小李并没有赞同。他挠挠头,说:“组织标前考察的办法虽好,但是法律有规定不允许组织只有一个投标人参加的标前考察,现场考察等于让潜在投标人彼此了解了情况。书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含量,若款式被对手了解,竞争的关键只在于价格了。供应商又了解到谁会来投标,很容易判断出对手的投标价格,这非常不利于我们获得最佳价格,节省资金啊……”
一番话“点”醒了老张,他觉得小李的话在理。在开标前让潜在投标人彼此了解情况,不仅会影响采购价格,还极易形成串标、围标。况且,财政部18号令第26条也提醒:“招标采购单位和有关人员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
“这该怎么办呢?”老张再次陷入疑惑中。
取消考察给图纸
带着疑惑,老张咨询了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老张,他们曾经遇到类似因为组织标前考察导致供应商串标的状况,于是,工作人员给老张提供了一个解决的办法。
回去后,老张神神秘秘地给小李搬来厚厚一摞材料,小李翻开一看,竟然是描绘每个房间构造的图纸。此时,小李顿悟,不禁拍手称妙,为这个办法叫好。原来,按照采购中心的建议,老张把所有图纸都添加到招标文件中。
转眼,20天等标期结束了。由于招标文件中房间构造图纸周全、清晰,采购中心和图书馆没有接到任何咨询电话。转眼,三个月也过去了,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老张和小李看着人们愉悦地在书架前挑选自己需要的书籍,欣慰地笑了。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