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家了,其他几家的条件都不合适,评完了!”在一次政府采购活动的评审现场,评审专家们似乎已经有些不耐烦,评审小组组长的“闭幕词”中也透着不想再就此项目“纠缠”下去的意思。该区政府采购中心的曹主任把这些都看在了眼里。凭着多年的从业经验,这位主任敏锐地体察到了此次评审可能有些猫腻在里面。这么复杂的标、这么多的投标文件怎么这么快就“看”完。
心中虽然充满了疑惑和不悦,但曹主任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倒上一杯水和颜悦色地走到了评审小组组长的旁边:“您别急,先喝点水,这些评审材料您再看看,这次评审按要求得将近一天呢,这才过了一个小时。”无奈,专家们又拿起了投标文件。
没过多久,评审小组组长又发话了,“就是这家了”。曹主任一看表,11:30,评审活动刚刚进行一个半小时。“专家们都别急,我们这给各位专家准备了工作餐,大家随我到楼下吃顿便饭吧。”其他专家纷纷随着曹主任走出评审办公室的房间,评审小组组长也没办法,跟着走了出来。吃饭的过程中,曹主任不断吹风:“政府采购工作不好做啊,我们得替采购人着想,精打细算地花好每分钱……”评审小组组长把这些话听在耳里,无奈地摇头。
饭都吃了,下午肯定是要继续去评了。等待其他专家都出结果时,这位评审小组组长的意见却和其他专家大相径庭。这时,曹主任仍然没急,拿出了一本与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书:“您看,现在上面对评审活动也有要求,我也不太懂,我们一起学习学习吧。”评审小组组长一看这书——《政府采购专家评审管理办法》,苦笑了一下,没作声。曹主任顺势说:“您再仔细评评吧,评标工作体现一份责任啊。”评审小组组长没有办法,只得认真、公证地进行此次评审。
事后,这位评审小组组长半开玩笑地说:“曹主任,我可是服了您的耐心了,不管我怎么急躁,您就是不生气。”曹主任也笑了:“我要不和颜悦色怎么能打动您呢?”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