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报道,山东省对全省评标专家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在吸收了经审查符合条件的各类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2868名的同时,取消了3120名专家的评标资格。从数目上看,取消资格的专家的数目要多于新吸收的专家,另外,按目前山东全省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共有评标专家7568人粗略计算,原有专家的五分之二被取消了资格,所占比例不可小觑,这也可以看出政府对评标专家筛选的严格、严厉。
在工程建设中,招投标是十分关键的一环,从一项工程的招投标来讲,专家的专业性、权威性、公正性决定着招投标的公开、公平、公正,决定着评标的结果和质量,决定着能否从众多投标者中选出最能满足招标人各项要求的中标候选人,甚至决定着招投标的成败;从整个建设行业的角度来讲,则关系着建筑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性,关系着整个建设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然而,专家虽然是某些方面的专业人士,但仍无法避免作为社会人与生俱来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评标专家不讲职业道德、缺乏个人信用、不能客观公正评标、对部分投标人有倾向性或歧视、泄密等违反招标投标程序的行为时有发生。某地就曾出现过20多名评标专家在评标时对业主或其代理提供的数据不加核实就放过通行的事情,不但影响了评标结果,在业内也造成了恶劣影响。
可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评标专家队伍,不能仅仅靠专家的自律,还要靠科学的管理、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在建立专家库的时候,不但要对新申请的专家进行严格筛选,更重要的应像山东那样,对已经具备评标资格的专家进行实时监控并优胜劣汰,对于不符合要求或违反规定的专家即时地并予以坚决清出,毫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专家队伍的高水平、高素质、高职业道德,才能保证招投标工作的质量并创造一个健康的、良好的招投标环境。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刘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