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运作:风雨之后见彩虹
面对1108家采购人、4925名专家、3087名供应商,每年数亿元采购预算、数百个项目……如此繁重的任务,如何保证政府采购的效率、效益?中心的选择是:围绕“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科学规范为目标,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据该中心主任孙晓梅介绍,首先是多渠道、多层次地信息发布,促进充分竞争。在采购信息发布方面,所有招标项目的公告都会及时地在财政部指定的信息发布媒体上发布,供应商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箱和声讯台等获取信息。
其次是自我约束。为评审和决策的公平公正,中心规定,工作人员不参与采购项目的决策工作,在评审过程中只作为主持人和组织者,不得发表任何倾向性意见。同时,对采购项目的评审办法基本都实行综合打分法,对部分采购项目实行技术标和商务标分离的办法,以保证评审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公正性。
三是以“四系统”为评审“保驾护航”。通过会务、监控、屏蔽、变声等四个系统,在评标区实行“两个不见面”:即专家与专家、专家与供应商互不见面,专家各自独立使用评标间,通过经变声处理的语音会务系统与其他专家和供应商交流。另外,评标区还安装了电子干扰系统和监控系统,保证了评审过程的保密性,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公平、公正性。
此外,中心还借鉴相关领域的招投标范本,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经验,编写了各种采购方式的采购文件范本,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诚信服务:用汗水换你真心笑容
长春市政协办公厅一位副主任说:“过去我们总觉得政府采购太慢了,那么多程序,真不如我们自己买方便。通过接触发现,中心这样做,是对我们采购人负责,对财政资金负责。”那么,长春市政府采购中心是如何转变当事人的观念,赢得支持的呢?
孙晓梅回忆说,“手术”的第一刀便指向了反映强烈的效率问题。中心从内部建设入手,建立了采购项目催办制度、工作时限制度和采购执行流程网上管理制度,并与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严格考核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采购的价格和质量问题。比如:对计算机等标准产品,采用网上询价和协议供货的方式;对公务用车维修等服务类项目则采用定点采购的方式,这样既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效率,又确保了货源渠道正规和服务质量优良。
第三是砍掉了业务费和标书款收费,实现了政府采购的免费服务,从而节约了企业的投标成本,提高了供应商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当事人对政府采购程序、方式不了解的情况,中心还多次组织政府采购知识培训,制作宣传手册,向当事人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建立网上供应商信息库,采购单位不用去市场做调查就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上千家企业的最新信息,也为供应商提供了展示自己、宣传产品的平台。
塑新形象:全力以赴把握每一环节
政府采购要实现“领导放心、采购人省心、供应商顺心”的目标,必须从加强人员建设入手,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政府采购队伍。长春市政府采购中心从运营初期便狠抓队伍建设。2001年,他们首开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向社会公开招聘的先河,从全社会报考人员中择优选拔人才,实现了采购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通过建立业务规程、内部管理和考核制度,从体制上,确立了一种多个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管理体制,采购、验收、付款三个环节相互分离,形成相互制约机制;在制度上,建立了40多项规范性制度和规定,初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集中采购机构制度框架,保证了政府采购的规范运作。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