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破壁垒 “加法”增活力
江西凝聚合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赣州市针对经营主体反映的“招投标保函需由本地银行出具”问题迅速响应,及时整改个别项目政策误解问题,切实破除招投标壁垒;万安县通过与跨区域县市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了评标专家资源共享、信用信息互认……
充分发挥市场优势,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西积极融入共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动全省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万安县
跨区域招投标合作 推动优势互补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共同做大蛋糕”。消除“护城河”,抛弃“小算盘”,合作才能共赢。
自2023年以来,为打破区域壁垒,万安县与周边地区开展跨区域招投标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该县先后与广东省河源市协同实施了万安湖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沿湖步道及景观工程、万安县农村公路县道日常养护管理项目跨省远程异地评标,与德兴市、樟树市协同实施了万安县2024年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勘察、设计服务项目“1+N”远程异地评标。
“跨区域合作让我们的招投标市场更加开放,企业有了更多选择,也避免了因本地评标资源有限可能引发的不公平竞争。”万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
不仅如此,万安县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实现从项目登记、公告发布、文件获取、投标报名、开标评标到中标公示的全流程线上办理。企业只需登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即可完成所有操作,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过去参与招投标,需要准备大量纸质材料,还要跑到现场报名、递交文件,耗时耗力。现在全流程电子化,所有流程都可以在网上完成,既方便又高效。”在了解了这一模式后的一企业负责人不禁感叹。
此外,万安县还全面推行“不见面开标”,通过视频直播、在线解密等方式,让投标人足不出户即可参与开标过程,进一步提升了开标效率和透明度。2024年以来,该县招标项目全流程不见面开标率达到100%。
为了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招投标领域公平竞争秩序,今年8月份以来,万安县创新推行“建造师现场答辩”机制,项目前15名入围投标企业项目负责人进行现场答辩,经过严格的身份核验、资质审核后,参加现场闭卷答辩。“建造师现场答辩机制有效遏制了‘陪标专业户’‘皮包公司’等以投标为主要业务、缺乏实际施工实力的投机行为,从源头减少了无效投标,推动建筑行业实现‘质量回归’。”万安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说。
赣州市
排查招投标壁垒 破除地域限制
“赣州市的招投标项目,均规定履约保证采用银行保函时,必须由赣州市辖区内银行出具,这对在赣州没有开户的施工单位非常麻烦,由于难以在规定期限内开具保函,很多单位只能选择银行转账缴纳现金。”7月13日,一名经营主体在江西营商营商帮办栏目反映自己在赣州想要进行招投标项目的困惑。
随后,赣州市营商办经过调查核实后回复投诉人:目前赣州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的相关事宜均执行《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规范江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管理的通知》,并未强制要求必须由赣州市辖区内银行出具的银行保函,投标人只要提供有效银行保函即可。
“网友反映的问题,可能是个别项目招标人对赣州市现行招投标相关政策规定不了解所致,我们已经安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尽快解决投诉人的问题。”赣州市营商办相关负责人说,在今后的招投标工作中,相关监督部门将加强日常监管,全面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各种保证金的交纳,如相关当事人仍发现有此类问题,可立即向项目招投标监管部门举报,招投标监管部门将责令其改正,进一步强化社会监督。
文/图 邹佳贝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兰春
来源:大江网-江南都市报 作者:邹佳贝 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