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招投标为何总出状况
https://scbid.com
发布日期:2015年09月01日
供职武钢40年,执掌帅印10年零6个月,64岁的邓崎琳在到龄退休88天后被调查。一名钢铁业内的资深人士称,邓崎琳的问题主要有三点,分别是任人唯亲、搞亲属腐败、决策失误。具体到搞亲属腐败方面,他的亲弟弟利用他的关系,武钢采购什么他就卖什么(据8月31日澎湃新闻)。
许多人都知道,企业经营范围虽然可以调整,但很难从五金交化乃至所有大宗商品的设计、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一条龙”服务。设计不成功,生产不出来,又想做这一揽子“买卖”,就只能是“二转手”或者倒买倒卖。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现实情况看,一件商品中间环节越多,成本就会越高。而厂家直接发货到用户,既省时省力又省钱。如此简单的“生意经”,国有企业的大老板和小头头们想必不会不知道。但,为什么一些企业“乐意”舍近求远,放着物美价廉的商品不购非去买价贵质次的东西?说其中没有任何猫腻,恐怕只能是欲盖弥彰。
这其中的猫腻也就是权力。正常的市场经济活动一旦掺杂权力因素,公平竞争的天平必定发生倾斜。在一些单位,招投标制度仅仅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甚至通过暗箱操作直接“内定”。大宗物资采购的招投标运行也就难免流于形式,类似“萝卜招聘”式采购的结果可想而知,公平竞争更像是“水中花”“镜中月”。于是,公共资源招投标往往也就成了腐败的“重灾区”、权力寻租的“高发区”。
杜绝项目招投标“体内循环”,需要通过“科技防腐”“制度防腐”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确保“阳光交易”。同时,持续提高执行力,强化监督,把刚性制度变成铁的现实,才能确保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开花结果。(申国华)
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