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聚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以反腐败逻辑,深化制度机制改革创新,纵深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切实维护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促进营商环境更优化。
一、聚焦制度短板弱项,健全工作制度,着力扎紧制度笼子,全力提升规范化标准化服务水平
(一)健全交易业务制度,构建规范高效的制度体系。按照流程化管理、板块化分类的原则,从项目受理、交易文件编制或核验、交易活动组织、评审、监督、技术信息保障、保证金管理、档案管理等八个板块对各类进场交易项目交易服务环节、流程工作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完善,新增业务制度15个、工作指南1个,修订业务制度7个、工作指南16个、流程图7个,废止业务制度4个、工作指南2个、流程图1个,汇编形成《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制度汇编(2023年版)》,切实做到交易服务有章可循,促进交易服务更加规范高效。
(二)健全保证金管理制度,构建安全高效的管理体系。聚焦投标保证金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健全保证金(保函)全流程管理制度、保证金缴存合作银行和电子保函承保服务机构考核管理等制度,建立保证金分类研究处理、“多人办”“多个科室办”、定期审计的工作制度,打破以前农行1家作为保证金缴存银行的现状,遴选6家保证金缴存合作银行、20家电子保单保函承保服务商,优化电子交易系统、实现保证金免申即退,建设保证金记账系统、实现各类交易保证金实时电子记账,切实强化保证金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保证金管理效能、降低交易主体资金压力。
(三)健全小额工程交易制度,构建公开透明的服务体系。聚焦非依法招标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分散难寻、选取效率低下、信息不对称、服务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税收易流失、质量难保障、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健全小额工程交易管理制度,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财政预算资金在10万元以上(含本数)且100万元以下(不含本数)、国有企业和村(居)民委员会使用财政性资金20万元以上(含本数)且400万元以下(不含本数)的小额工程纳入“宜宾市小额工程电子交易平台”实施公告发布、企业选取、签订合同、履约评价等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交易主体“零接触”、交易过程“全留痕”、监管部门“在线管”,全力打造小额工程公开、公平、公正、规范、廉洁、高效的交易环境。今年以来,全市已有986个小额工程项目在线选取施工企业,预算总价7.651亿元,成交价7.073亿元,节约资金0.578亿元,平均资金节约率8%。
二、聚焦重点找准切口,健全工作机制,着力形成长效机制,全力提升优质化精益化服务效率
(一)健全信息核验机制,强化源头管理。聚焦行政监督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调整为事后备案后招标文件编制质量不高、不合理不合规条款层出不穷等问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建立交易信息核验机制,增设交易核验科,组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资产资源等三个交易信息核验工作组对各类交易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进行形式核验,特别是对招标文件中存在的不规范、不合理、不合规的描述及时提醒招标人核实并纠正,消除招标文件编制过程中对不同投标人设置的不合理限制和壁垒,降低招标文件“量身定做”风险,进一步推动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今年以来,已核验项目447宗,发现问题1300余个,提出修改意见1300余条,采纳率90%以上。
(二)建立“一窗综合受理、分类管理服务”工作机制,强化效能管理。聚焦交易主体多头跑、流程复杂、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按照“一个窗口接件、一个系统运行、内部流转审批、分类管理”的原则,设立工程建设项目、政府采购项目、资产资源交易、自愿进场项目、绿色通道项目、其他事项办理6个受理窗口,采用线上受理和线下受理相结合的方式,就各类交易项目委托、进场登记、交易场地预约、信息发布、交易保证金退还、政府采购质疑、档案查询等实施“一窗式综合受理”,交易核验科对各类交易信息分类核验,交易组织科、交易评审科、技术信息科、监督指导科等业务科室按职责分工负责所负责环节的交易服务,形成各业务科室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制约、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和运行成本的交易服务工作机制。
(三)建立“招标代理机构一项目一评价”机制,强化现场管理。聚焦工程招投标招标代理机构从业门槛低、从业人员流动频繁、服务质量不高、专业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挂靠、出卖代理权、有效监管缺失等问题,建立招标代理机构场内执业行为评价机制,设置20项评价指标,采用招标代理机构自评与交易中心考核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交易场地预约、招标信息编制与发布、开标与评标活动组织、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进行一对一评价,针对考核结果对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对不良执业行为及时予以曝光,对违法违规行为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强化监督检查,实行联合惩戒,直至被限制参与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采购)代理活动,全面提升全市工程招投标工作质量与效率,有效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信度。
三、聚焦难点堵点痛点,强化技术创新,着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全力提升电子化智慧化服务质效
(一)运用多元化技术手段,推行“三个同时”减低“勾兑”成功机率。聚焦项目开标时间不同、抽取评标专家时间不同、评标专家抽取区域不同、评标专家进场时间不同让交易主体、评标专家利用“时间差”和“信息差”进行围标串标的问题,采用“多路信号编码+网络切片技术”,引入端对端的QoS标准,推行同一工作日多个依法必须招标工程项目“同一开标室、同一时间开标”,即“一厅多开”;全面推行当日多个项目“同一时间抽取评标专家,同一时间评标专家进场”,有效减低了投标人或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与评标专家根据抽取时间点、进场时间点差异准确判定评审项目并进行“点对点”勾兑的机率,也降低了评标专家操控或影响评标结果的机率。
(二)运用系统“与或”判断,推行“开标信息延迟推送”阻断“勾兑”机会。聚焦多起“职业串标人”在工程建设项目开标唱标环节,通过公布的投标人报价信息计算投标人报价得分及排名并进行围标串标的问题,利用“电子化交易系统”对工程项目“评标结束后”做“与”判断,再同“开标结束”做“或”判断的双重技术保障方式,推行开标信息延迟推送,有效遏制投标人根据开标结束后即时推送的“开标记录表”信息,测算各投标人的报价得分并针对性勾兑评标专家的现象发生。同时,遏制评标专家根据开标结束后即时推送的“开标记录表”和“场地信息安排表”并结合自身专业,查看未评审项目名称、投标人名称等信息,判定属于自己拟评项目并针对项目熟悉的投标人进行对接联系而影响评审结果。
(三)采用“对称”“非对称”加密算法,推行“暗标盲评”模式屏蔽“勾兑”信息。聚焦招标人内定中标人、专家控标、明标印象打分、专家串通、业主代表暗示诱导等乱象,通过“对称加密算法”,对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控制价在8000万元(不含)以下、且采用综合评估法或评定分离法的房建市政施工项目及所有房建市政监理项目“暗标盲评”部分投标文件进行格式“固化”,确保投标文件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提高阅读效率和评审准确性。通过“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暗标盲评”部分每一评分小项将投标人单位数字代码打乱推送评标专家,评审完的“暗标盲评”部分进行“还原”,最后与“明标”部分形成完整、可见投标人信息的评标结论,有效遏制了“熟人效应”与打记号、做标记等情况的发生。
(四)采用“离散随机算法”和“报文摘要算法”,推行“工位制”分散评标杜绝“勾兑”条件。聚焦同标室同项目专家通过手势、暗语等影响独立评标的行为,采用“离散随机算法”,对进入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用“工位制”分散评标的项目,打破原有同一项目评标专家在同一评标室评标的传统模式,通过系统随机分配评标室及工位方式,实现同一项目专家评标“不见面”、同室“不同标”、全程“受监督”的公正评审;采用“报文摘要算法”,实现同一标室不同项目评标专家与其对应的评标结果“一一绑定”,实现评标结果“实名制”,有效遏制了专家群体“肢体接触”“咬耳朵”等情况发生。
(五)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OCR等技术,建设智慧监管平台强化“勾兑”预警。聚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内高投高中、高投低中、低投高中、投标人抱团违法违规等问题,以数字化改革补齐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机制短板,构筑以交易数据为核心要素的“公共资源交易智慧监管体系”,细化风险指标、设置红黄蓝三级预警机制,对不同投标人编制或递交投标文件雷同、不同投标人编制或递交投标文件历史雷同、专家客观分打分异常、主观分打分异常、投标人综合得分异常等情况进行分析预警,全力打造一个集数据分析、模型监测、智能预警、智能识别、分类处置为一体的智慧监管大数据平台,提升监管的及时性、精准性。
来源: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