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车采购蕴含着巨大的市场和商机,政府旺盛的购买力无疑成为我国汽车业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级,如何利用好政府采购这把“双刃剑”,事关我国民族工业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信誉。笔者现以某市近两年政府采购公务车为素材,浅谈一下自己对这方面的认识。
一、政府采购公务车的现状
某市2006年采购公务车16批次,共33辆,预算金额486.2万元,合同金额469万元,节约资金17.2万元。与上一年相比,2006年度公务车采购工作呈现出如下趋势:
(一)采购人范围及公务车品种、数量大大增加。
采购人从市直单位扩大到部分省直部门;公务车品种从单一的三厢轿车扩大到多座位面包车;采购数量从上一年度的23辆增加到33辆。
(二)采购金额、资金节约率降低。
2005年度共采购公务车23辆, 417.6万元,平均一辆车18万元,共节约资金42.4万元;2006辆年共采购公务车33辆, 486.2万元,平均一辆车14.7万元,共节约资金17.2万元。
以上趋势表明:
首先,随着《政府采购法》的深入人心,采购人在主观上能自觉遵守政府采购要求;客观上,纪检、财政等部门分别从采购标准、采购金额上协同监督,也是对采购人规范采购行为的有力促进。且通过政府采购,采购价格均较公务车市场价优惠较多,所以,采购人乐于通过政府采购渠道采购公务车。
其次,我国加入WTO后, 随着关税的下降及非关税壁垒的撤消,进口汽车整车、零配件价格逐年降低,国内外汽车价格均逐步下调,使得公务车利润空间缩小,价格趋于稳定,而这些措施也一样惠及、波及政府采购领域,所以,2006年车均价低于往年,但资金节约率小于往年。
二、政府采购公务车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车型中“绿色清单”中的车辆采购份量不够。该市2006年政府采购的33辆车中,北京现代11辆、东风日产1辆,合计12辆,占采购总量的36.4%。
(二)采购人指定品牌、型号问题较突出。采购公务车费用在各单位均属大笔支出,采购人事前根据采购资金在方案中指定一个品牌、型号,导致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市场竞争不充分、价格居高不下。
(三)采购缺乏计划性。采购人年初未制定采购计划,采购方案大都临时确定,且时间要求紧。这样形成政府采购规模小、效率低的局面,致使采购成本加大,资金使用效益大大降低。
(四)部分公务车采取区域销售形式,本地经销商易形成垄断。部分车辆的销售体系是以区域作为划分标准的,即不允许跨区域销售,如发现,处以重罚,不利于采购市场的充分竞争,市、县级公务车只能从较低端供应商处采购,采购价格普遍较高。
三、政府采购公务车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虽然在政府采购公务车问题上,倡导绿色消费与保护民族工业尚存在冲突,但通过政府的正确引导,积极采购“绿色”与国产汽车,尽可能做到两者之的兼顾、平衡,引导政府采购汽车消费趋于理性。政府采购优先选择经过环境认证的产品符合国际惯例,有利于树立政府环保形象,对引导社会可持续消费,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也会起到好的表率作用,符合当前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而且,政府采购节能环保的公务车对我国国内汽车生产制造厂家也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和动力,如何顺潮流而动,做到又好又快发展,是国内汽车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强化政府采购约束力,采购人不得指定品牌、型号,确保供应商在采购市场中竞争的公平性、宽泛性,让优秀的汽车企业脱颖而出。
(三)积极推行政府采购预算,着力加强政府采购计划管理。政府采购预算是编制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预算的完善和补充。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不仅可以全面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而且能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使政府采购部门事先预知全年采购规模,拟定采购计划,提前了解市场行情,捕捉采购信息,并按采购计划组织实施。同时,也便于招投标方式的实现,达到规模采购效益。
(四)目前,北京市采取公务车采购专库,取消了从经销商处进货这一中间环节,江苏省采取全省联动汽车协议供货形式。这两种模式均较好地解决了公务车区域销售的问题,可有效地解决困扰市县公务车采购的价格、效率和服务这三大难题,其做法值得借鉴。
政府采购公务车是一种政府采购行为,必须受到政府采购法律的约束,采购人应带头执行。希望在公务车采购上,采购人、代理机构均认真执行法律,以购车促产车,正确引导消费,积极落实政府的政策意图。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 作者: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