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利用职务便利,将工程项目直接指定或交由亲属实施,并收取好处费……”近日,黔南州瓮安县某县直单位副职领导在收到处分决定时懊悔不已。
黔南州纪委监委持续深化专项整治成果,制定工程建设招投标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与公安、发改、审计、财政、公共资源交易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形成合力深挖彻查招投标领域违纪违法行为。
工作中,州纪委监委统筹用好监督力量,有效整合室、组、地、企等纪检监察力量,明确监督检查室牵头,抽选派驻纪检监察组和国企高校医院纪检监察机构干部组建4个检查组,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监督。同时,县(市)纪委监委建立片区协作、监审贯通机制,强化监督联动、案件联查、问题联解,更好发挥协作效能叠加优势。今年上半年,专项监督共发现问题线索54件,立案27件,党纪政务处分7人。
招投标领域环节多、风险点密集。州纪委监委找准“小切口”重点突破,对“中标率异常‘标王’”“职业陪标”“评标专家抽中率异常”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运用大数据对2020年以来全州投标人投标情况、专家评审情况等进行了数据筛查和分析,梳理异常数据,推送相关县(市)、室(组)开展重点核查。
全面起底党的十九大以来受理处置的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的问题线索情况,筛选群众反映强烈、重复反映并查否等问题,建立专门台账,动态处置、跟进监督,深挖细查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问题线索。同时,畅通信、访、网、电渠道,公开发布举报电话,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今年上半年,收到涉及工程招投标领域的信访举报件21件。
“我们还通过督促指导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围绕项目审批、招标准备和交易服务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严厉打击背后的插手干预、利益输送、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等腐败问题。截至目前,自查项目509个,发现问题项目6个。”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针对监督中发现评标专家管理存在漏洞和制度短板的问题,督促指导州农业农村局及时修订《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评标(评审)工作管理制度》等制度,形成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同时,运用好纪检监察建议,督促推动相关部门强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推动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招投标市场。(黔南州纪委监委)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