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清廉四川》栏目。
招投标市场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将招投标领域纳入重点行业领域开展系统整治,注重类案分析,深化标本兼治,着力纠治顽疾,推动打造规范健康的招投标市场环境。全省各市州聚焦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通过构建治理体系、创新监管平台等手段开展系统治理,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有益探索。
【正文】近期,四川省宜宾市纪委监委连续发布胡某、廖某某、万某等3名“四川省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涉嫌严重违法接受监察调查的消息。
【采访】宜宾市纪委监委第十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陈兴义:专家评标是招投标活动的重要环节,专家评标质量高低对于招投标能否实现竞争择优往往具有实质性的影响。然而,一些专家与招标代理机构、投标单位沆瀣一气,为不法企业中标提供便利,让本应中立公正的评标场变成了利益寻租的“围猎场”。
深挖招投标领域利益链、关系网,“盖子”从评标专家这里揭开。宜宾市叙州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严松是叙州区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的一员。
【采访】宜宾市叙州区纪委常委、监委委员 严松:工作专班系统梳理叙州区政府近五年投资的招投标项目,运用数据对比、算法分析等大数据手段,从相遇频次、中标几率、评分情况等维度识别异常项目、锁定重点人员。
叙州区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特别关注了860余个项目中设业主代表的130余个项目,评标专家胡某的问题就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发现的。
2021年,四川某工程公司实际控制人邓某某为中标叙州区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通过勾兑招标代理机构,让评标专家胡某成为了业主代表。评标当天,胡某在评标室里“不经意间”提到四川某工程公司的投标资料做得不错。与胡某熟悉的另外两名评标专家心领神会,在评标中均为该公司打出高分使其顺利中标。
【采访】宜宾市叙州区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刘亮:一些招标人以本单位无专业技术人员为由当甩手掌柜,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甚至投标人指定评标专家担任业主代表。这类业主代表往往是投标人或招标代理机构“围猎”的对象。
调查发现,除作为业主代表收受贿赂外,胡某在宜宾市9个县区的20余个项目评标过程中,多次接受他人请托为指定投标单位评高分,收受现金近300万元。2024年12月,胡某因犯受贿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两个月,并处罚金二十五万元,其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抽丝剥茧,由点连线。以胡某案为切入口,叙州区纪委监委发现了同为评标专家的廖某某和万某涉嫌受贿犯罪的问题线索。
【采访】宜宾市纪委监委第十一纪检监察室副主任 陈兴义:我们以评标专家为突破口开展专项整治,将“出镜率”高的评标专家、代理机构和中标企业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录入信息数据库,从异常数据背后发现操纵招投标市场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线索。
宜宾市开展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21件,采取留置措施82人,移送司法42人(其中行贿人5人),追缴违纪违法款约2.6亿元,打掉围标串标团伙5个。
【采访】宜宾市纪委监委第十一纪检监察室主任 陈伟:结合案件查办和调研走访情况,我们深入剖析工程招投标领域风险点和制度机制漏洞,以规范约束权力运行、监督推动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责任为重点,推动相关部门搭平台、建制度、立规矩,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招投标市场环境。
有效防范评标专家被“围猎”风险,要在优化招投标流程、改进评标方法和评标机制上下功夫。同一工作日多个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按照“同一时间开标、同一时间抽取专家、同一时间专家进场”的标准执行,是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探索实行的招投标“三同时”工作机制。
【采访】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评审科科长 何琴:项目开标时间不同,会导致专家抽取和进场时间不同。专家进入评标室前虽然不会被告知评审项目,但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和评标专家会根据专家进场时间和专业领域等信息来判断,并进行点对点勾兑。那么“三同时”工作机制就可以有效降低他们之间勾兑的风险。
主持人:
评标专家是招投标领域廉洁风险防范的重要主体之一。建设更加有序的招投标市场,必须抓住规范评标专家管理这个关键,宜宾市以评标专家为突破口对招投标领域市场乱象开展整治,是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整治招投标乱象的生动实践。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全面梳理招投标领域市场乱象的基础上,紧盯招标人这个关键主体以及促成招标人实现意图的关键环节,组建专业力量开展系统整治。
【正文】唐某,曾担任达州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处副处长、通川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总规划师。唐某在任职期间,正值通川区开展某棚户区改造,他在项目用地拍卖的关键环节,将项目标底透露给某开发商,随后该开发商顺利中标。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赵春云:该公司最后以仅仅每平米高出底价5块钱的价格拿下了该项目,而唐某作为出色的“眼线”,从中获得了高达700万元的感谢费。唐某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利用手中职权干预招投标,以达到自己获利的最终目的。
为避免类似唐某案的再次发生,达州市自开展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以来,坚持系统思维、标本兼治,以前期构建的公共资源交易“1+2+3”监管体系为载体,聚焦优化顶层设计、优化监管平台,提升监管质效、提升结果运用,坚持“查管治”一体推进,持续巩固深化系统治理成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采访】达州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赵春云:我们梳理出“暗箱操作”规避招标、“暗通款曲”围标串标、“暗渡陈仓”放任监管等“三类九型”问题表现以及相关责任主体和具体行为,确保靶向施治、精准打击。
除此之外,达州市还依托“城市大脑”强大算力,搭建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监管平台,对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权、国有资产、小额工程(中介超市)六类交易行为和招标单位、投标单位、中标单位、代理机构、中介机构五类市场主体实行一网监管,并不断拓展数据来源、迭代预警指标。目前,平台已接入省市数字化平台14个,汇集20余个部门、41个环节的各类数据4000余万条,监管项目11672个。
【采访】达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工作人员 邹铸:随着平台监管效能的提升,2022年至2024年,三年累计节约项目建设资金57亿元。拦截违规资金2300万元,叫停15个问题项目,挽回损失4.8亿元。
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在深化改革中完善交易机制,斩断腐败链条,将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小额工程纳入集中交易,创新建成全省首个“小额工程网上超市”。
【采访】达州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组织科副科长 郑巧:我们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推动全流程电子化向全过程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交易主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采访】达州市宣汉县蒲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业主 左安明:作为项目业主的我们对项目的推进更有信心,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标程序,选出最适合项目建设的施工单位,让项目推进有力,建设有序,质量有保障。
近年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系统手段规范完善招投标行为制度框架。凉山州依托工程项目全流程监管平台,发现某商人在凉山注册企业三年来参加投标72次,中标次数为零,疑似“陪标专业户”。顺藤摸瓜,查办了一批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自贡市富顺县采用“评定分离”模式开展评标工作,彻底打破了“专家一评定终身”的局限,有效阻断“熟人圈子”等人为干扰因素。内江市采用“纪检+专业”模式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抽调审计、财政、发改等多部门业务骨干组建专家组,强化财务监督、审计监督、监察监督贯通融合……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治理下,招投标行业生态正不断重塑。
主持人:
今年3月,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9部门印发《四川省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及项目负责人信用记录管理办法》,加强招投标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的源头防范和治理。开展深化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不仅能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还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好,观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咱们下周再见。
来源:四川省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