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市场与政府采购研究所副所长赵勇:
为政府采购注入新鲜血液
政府采购实践性比较强,不像纯理论学科看书做题就可以,而是用理论去分析和解释与政府采购相关的问题。所以这不仅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参与研究工作,参与写文章,参与和政府采购相关的实习实践。只有提高写作和应用能力,才能让学到的知识真正发挥作用,提出改良政府采购现有问题的意见,将理论转化成生产力,而不是花架子。
国际关系学院作为国内最早进行政府采购学科建设的学校,在教学与实践结合方面做得一直很好,目前已经与国信招标集团形成了中国招标采购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机会和实践平台,被北京市评为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基地对学生的培养考核验收都系统地总结出了一套办法,对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
同时,在国内由大学生组织和参与的政府采购论坛,国际关系学院也是首家,这为业内全国各个和政府采购接近的学校、学科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对学科建设也有着极好的向导作用。
提升学术水平是需要交流的,尤其是政府采购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工学等各个学科的知识,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在每一领域都深入,所以思想的碰撞、学科的互补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一篇好的论文、一个优秀的学术思想都不可能是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结果。及时地更新观念,为中国政府采购注入新鲜血液,这是每一个国际关系学院政采人所担负的责任。在今后的发展中,国际关系学院也会更加重视这样的交流与实践,培养真正的高品质人才。
对于参加本次论坛投稿和发表演说的同学来说,整个撰写文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和经验是十分宝贵的。从学习理论到运用理论,做到学以致用。这不仅提高了文章写作能力和水平,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科的进一步理解。
希望参加论坛的学生们珍惜每一次组织和参与活动的机会,把每个任务都当做是机会。大学生现在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机会和诱惑都很多,从课堂学习到课外活动,学校和社会为同学们提供了越来越广阔的平台,学生们也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如何合理分配时间成为了重中之重。公益活动、文体活动、学术活动都需要平衡,作为老师,希望学生们将学术活动方面的投入增加一些,充实自己,在提高学术能力的同时也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成为心胸宽广、知识广博的人。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