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专项整治攻坚战中,郴州市抢抓机遇、锐意创新,以“机器管招投标”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抓手,全力推进系统部署与深化应用。自今年2月底成为全省首批系统落地市州以来,郴州运行成效斐然,交易过程更加透明高效,市场活力竞相迸发,财政资金节支效果显著,为全省构建公共资源交易“湖南模式”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经验”。
高位推动,系统部署抢占先机
郴州市将“机器管招投标”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改革清单,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闻令而动,对标省、市部署要求,将平台建设细化为3大类13项具体任务,明确责任链条与时间节点。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统筹协调本地算力资源,向上争取政策倾斜与技术支撑,高效协同推进,仅用不到70天时间,便如期完成系统部署(2月10日)、联调(2月15日)试运行上线(2月28日),在全省改革进程中跑出了“郴州速度”,为后续全面应用筑牢根基。
多措并举,深化应用全面铺开
为确保“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落地生根、顺畅运行,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构建了“培训+宣传+下沉”三维推广体系,实现市场主体与系统无缝衔接。精准培训夯基础。1月21日率先举办全省“机器管招投标”业务培训会(郴州专场),覆盖全市410名相关领域代表。6月开展第二轮业务培训,同步选派业务骨干赴省中心深造,确保工作人员与市场主体“懂操作、会应用”。立体宣传优服务。通过交易中心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密集发布培训视频与操作指南;在交易场所电子屏滚动播放教程;并开设“实操服务”,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模拟实操服务,实现“学用同步”。下沉一线解难题:结合“走找想促”活动,深入县区(如苏仙区)开展“政策直通车”宣讲,面对面答疑解惑,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成效凸显,市场活力竞相迸发
“机器管招投标”系统运行半年以来,其在降本、提效、激活力上的成效持续显现,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支撑”。节资效果显著。32个采用“经评审的最低价法”项目,平均下浮率高达27.85%,最高下浮率更达到44.34%;其他评标方法项目也普遍呈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浮,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幅提升。市场活力激增。交易流程透明化、参与便捷化,激发市场主体热情。单个项目投标单位最高达185家,充分彰显了市场对“阳光交易”环境的认可。效率大幅跃升。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石山头村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为首宗试点项目,开标仅用20分钟,评标2小时完成,较传统模式显著缩短时间,且全程无异议,智能化优势凸显。
下一步,郴州将持续深化系统应用,扩大覆盖范围,完善监管配套机制,推动系统迭代升级,致力于将“机器管招投标”打造成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为全省乃至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数字化转型贡献更多“郴州智慧”与“郴州方案”。(通讯员:工程建设交易科 范剑邦 综合科 欧阳琴)
来源: 郴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