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标盲评’让政府采购更公平了,我们企业参与竞争信心更强了。”刚参加完山西省某职业学院物业服务采购项目投标的一企业负责人感慨道。9月29日,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该项目评审,标志着山西省在集中采购领域推行“暗标评审”首次实践成功。这一创新举措以制度革新进一步筑牢了清廉交易防线,为保障投标人权益、优化营商环境注入新动力。
市场经济体系中,直接影响市场主体的参与热情和营商环境的优劣。为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性,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大胆启动评审机制改革,在此次物业服务采购项目中引入“暗标盲评”模式。这一改革的核心在于从源头切断了利益关联链条,评审前工作人员对所有投标文件进行全面技术处理,将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信息、项目负责人资质等一切可识别身份的特征彻底“隐去”,为交易公平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廉政防火墙”,让评标工作彻底摆脱身份因素干扰,回归到对技术方案和服务质量的专业评判本质。
“暗标盲评”精准落地少不了科技手段的支撑。本次评审全程依托“政采云”系统构建线上盲评环境,实现了流程的标准化与严密化。评审专家通过随机抽签方式被分配至独立评标席位,在封闭环境中开展评审工作,全程无法获取投标人身份信息。为确保“盲评”的纯粹性,中心制定了严格的技术规范,对投标文件的字体、字号、页边距、行距等格式要素进行统一要求,从技术层面杜绝了通过格式差异识别投标人的可能。最终呈现在专家面前的,是仅标注随机编码、内容表述高度规范的标准化技术方案。专家只能依据方案的可行性、服务质量、报价合理性等专业指标进行独立、客观打分。这种“评标者不知情、知情者不评标”的闭环管理模式,让每一份投标文件都能在同等条件下接受专业评判,最大限度保障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新模式下,企业的规模、背景等无关因素被彻底屏蔽,技术方案的优劣成为中标的唯一标准。这种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我们有了更多展示实力的机会,也激发了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的积极性。”参与本次投标的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暗标盲评”彰显了地方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随着该机制的常态化运行,将进一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落户我省,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系统总结本次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针对操作流程、制度衔接、技术保障等关键环节进行优化完善,加快推动“暗标盲评”模式从试点向常态化运行转变。(记者 安晓奕)
来源:山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