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近年来,我国公共采购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根据《中国公共采购发展报告(2020)》的初步统计,2019年我国公共采购交易规模超过20万亿元,占我国GDP总量的20%以上。
如果按照“公共资源交易”的口径统计,加上土地和矿业权拍卖、国有产权交易等板块,全国公共资源交易的总规模更是接近30万亿元。
无论是从公共采购的总量及发展速度的角度,还是从公共采购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角度来看,公共采购事业的发展都呈现出上升态势。
公共采购行业迅猛发展
公共采购通常是指公共机构为实现公共利益,使用公共资金通过一定方式和程序采购工程、货物和服务的行为。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公共采购示范法》认为:公共采购应当是一个从预算、计划到绩效评估的闭环系统,是一个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过程。
在我国,公共采购一般认为包括政府采购、军事采购、国有企业采购和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部门采购。公共采购的总量大、范围广、涉及面宽,影响深远。目前,我国公共采购事业发展迅猛。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我国公共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数据显示,政府采购规模由2002年的1009.6亿元迅猛增长到2018年的35861.4亿元,年均增长率远远超过GDP增长率。招标投标领域不断拓展,从单纯的工程建设,逐步拓展到工程、货物和服务的各个领域。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公共资源交易量突破117万宗,交易规模将超过20万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交易量约为31.2万宗,占比约27%;政府采购交易量约为49.9万宗,占比约42%。
同时,我国公共采购法律政策制度体系,在市场和政府的发展转变中初步形成,规范化水平逐步提升。公共采购涉及政府和市场两种制度安排,它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和公共部门履行公共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
经过30年来的探索和积淀,以《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为核心,50多个部门规章、政策文件、制度办法为配套的公共采购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政府采购、国企采购、工程招标、军事物资采购等专业领域的实施细则、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逐步发布实施,为公共采购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业务规范。
电子化采购是公共采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公共采购效率和透明度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电子化水平快速提升,公共采购迈入智能化采购新阶段。当前,公共采购电子化系统发展正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大量应用于公共采购,电子化采购的高效便捷、节约成本、全程留痕等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公共采购透明、竞争、信用、效益的原则进一步彰显,公共采购迈入了智慧采购、智慧供应链的新时代。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2019年,财政部、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具体改革实施方案,强化采购人主体责任,构建绩效型政府采购机制,推进政府采购市场营商环境建设,建立完善的现代政府采购制度,实现政府采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谈判方面,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中国将加快加入GPA进程;2019年10月我国向WTO提交了中国加入《政府采购协定》第7份出价,出价范围有较大扩展,充分展现了我国公共采购领域扩大开放的形象,表明了我国加入GPA的诚意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决心。公共采购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制度体制问题需进一步探索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公共采购分会会长蔡进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公共采购法律政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规范化水平逐步提升;政府采购、国企采购和军事采购社会化分工更加清晰,专业化水平进步明显;公共采购迈入智能化采购新阶段,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公共采购的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我国的公共采购领域也面临着制度完善、体制创新等问题。
蔡进告诉记者,公共采购事业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公共资源方面,经济对公共资源的交易、采购提供有效支持。同时,公共资源也进一步支撑经济的向前发展,从而形成6%-7%的发展过程。另外,公共采购领域的市场化的改革,也是公共采购事业迅猛发展的因素之一,它一下把整个公共采购放到了公众和市场的视野当中去看待。一开始采购只是着眼于政府采购,但在体制改革市场化以后,公共采购在市场化的过程中,由分散的管理机制,进入市场后统一做市场化管理调整,这样迅速形成20多亿的规模。还有,规范化管理、透明化机制,也是公共采购行业迅速形成发展的原因。
在未来,蔡进指出,公共采购领域的发展,还需进一步解决不透明的问题,从而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当中,首先要让公共采购具有政策的导向性,要能够承接住宏观政策的措施。例如,扶贫攻坚中的政府的采购就可以有导向,如青海与上海同时拥有货源地,政府在采购时在市场化机制化下,可以优先选择青海;其次,从公共采购本身建设来讲,蔡进表示需要进一步加速公共采购法治化进程,现今采购法、招标法,都是两套,当中有很多交叉的部分,在法制化进程中虽然进步很大,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第三,公共采购交易需要智慧化发展。未来,公共采购的发展不能仅拘泥于电子化发展,而是在电子化基础之上的技术化、数字化的公共采购,所有采购行为都做到数字化运营,减少外界其他因素干扰,避免不规范、暗箱操作的行为;最后,是和国际接轨,公共采购事业的发展要加速国际化进程同国际接轨。
此外,结合今年的基本形势,蔡进提出,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央提出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公共采购事关政府运行效能,事关国企运营效益,也事关民生就业和脱贫攻坚。因此,应该努力发挥公共采购的作用,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助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采购研究中心主任黄冬如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现代公共采购发展除与法制建设进程有非常大的关系外,群体的支配、制度化的作用、不断发展的新兴技术都对公共采购行业发展影响巨大。在未来,如何建立以公共采购为核心的公共采购数据制度集成创新,是以后公共采购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当前在公共采购行业大家拥有的数据均是分散的,因此只有引进对公共采购事业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群体,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和作用,才能最终形成公共采购行业发展中的权威数据,才能进一步发展好我国公共采购事业。(记者 赵琳琳)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