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想买技术成果找不到卖家,高校捧着成果找不到买家——这个矛盾咋解决?
近日圆满结束的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北京)(以下简称“创新挑战赛”),把技术成果的供需双方拉到了一起,致力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加速器。
面向社会设“科技擂台”
“由北京市科委和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主办的创新挑战赛,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国家推进‘双创’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系列政策的具体举措。”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创新挑战赛针对国家、行业、企业技术创新需求,通过“揭榜比拼”“技术难题招标”等形式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解决方案,进而为技术需求方和供给方搭建桥梁。
据悉,在本届创新挑战赛中,北京市科委围绕该市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重点任务,以“集众智、解难题,支撑‘高精尖’产业发展”为主线,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亮点纷呈。
征集国企技术创新难题
集众智助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北京市科委结合本市国有企业的众多特点,以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为突破口,首次联合市国资委,重点征集国有企业积存的技术创新难题。
市国企反响热烈,纷纷主动梳理、提交各自的迫切需求,累计征集北控集团、首发集团等46家国有企业技术需求,其中,在京央企4家、市属国企42家;国企自愿支付超百万元“悬赏金”奖励优秀挑战者,单笔金额最高10万元。本次大赛首次面向全球征集挑战方案,引起世界各地挑战者的积极响应,共征集到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挑战方案。
据统计,大赛收到的挑战方案包括来自科技企业164项、高校院所等专业科研机构66项、技术转移机构10项、发明人9项。挑战者年龄最大78岁,涵盖创业者、科研人员和大学退休教授等人群。
通过创新挑战赛,北京市高速公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BioGill公司,就有机废水处理技术达成合作,解决了在创新环保建筑技术过程中遇到的污水等废物处理再利用难题。
建立需求引导创新机制
支撑高精尖领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大赛精准发力高精尖产业应用需求以及城市运行管理需求,帮助技术供需双方搭建合作桥梁,助力国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从征集的技术需求看,高精尖产业需求138项,城市运行管理需求46项;从收到的挑战方案看,高精尖技术领域方案163项,占挑战方案总数的65.5%,其中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三大领域最多,占高精尖技术领域方案的76.1%。此外,还包括城市运行管理保障方案86项,主要集中在环境治理、市政设施和交通管理三大方向。
探索需求引导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依托创新挑战赛活动契机,大赛尝试政府搭台、需求引导、市场参与的新探索,让科技成果转化“活起来”。
凭借政府活动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汇集科技成果供需资源和保障服务资源,打消技术供需双方的信任顾虑和沟通障碍,疏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利用国企愿意付出“真金白银”的技术需求,吸引技术持有者合作,发挥国有企业人财物力和产业化优势,承接科技成果在京转化落地;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利用技术转移机构做“润滑剂”,技术供需双方基于市场关系进行磋商接洽,对接成功的项目依照市场行为签订合作意向或技术合同。
自需求发布的一个月内,技术需求与挑战方案对接比例平均为1∶1.4,最高达1∶10。其中,39项需求从对接的60项挑战方案里寻得最佳解决方案。
技术协作实现高效对接
据初步统计,大赛期间,北京市科委累计调动产业创新联盟、技术转移、创孵平台和咨询机构等500余家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为技术供需双方提供服务,组织了科研院所、环保技术、绿色技术、民生需求以及创孵团队5个专场对接活动。截至目前,39项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13个项目正式签订意向合作协议,总金额超3亿元,预期投资总额15亿元,位列全国16个赛区第一,5个项目有望年内在京落地。
“实践表明,创新挑战赛是从科技研发和成果应用两端入手,拉动科研开发和成果应用的重要形式,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途径。”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围绕全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任务,把创新挑战赛纳入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统筹考虑,以解决北京市科技企业创新难题和发展瓶颈为出发点,深入挖掘企业需求,精准对接科技成果。(李晓舟)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