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包括实体平台整合和交易系统平台整合,各地平台整合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实现了实体平台整合,有的地方实现了系统平台整合。政府采购信息报/网记者从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贵州交易中心”)了解到,贵州省从2012年开始,以底层突破的形式,从市州开始实践,实现了平台和系统的双整合。据介绍,贵州省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全覆盖、全联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五全服务为理念,从五个方面展开平台整合工作。
一是所有信息整合。“2014年6月16日完成全省11个省市、市县两级平台的实体平台整合。”贵州交易中心市场管理部部长赵煦介绍, 贵州省2015年底建成全省公共资源互联互通服务平台,实现了系统平台整合。该平台把全省11个实体交易平台的信息全部整合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
据介绍,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在贵州省11个交易平台上发布的信息,都可以在半小时内进行同步,输入项目名称就可以看见项目全流程几百条的信息。
二是数字证书互通互用。赵煦介绍,原来11个交易中心的数字证书是不兼容的,一个企业为了在贵州省交易有可能要办几十把数字证书。这不仅麻烦,也增加了企业的费用。那么,从2016年,贵州省实现了在一个交易中心办理一个数字证书,可以在全省11个平台完成所有的交易工作。
然而在使用中却发现,平台每晚24点同步,一个企业在一个地市注册,同步到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有时间差,不能马上使用。为了解决企业急需,贵州交易中心在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上开通共享注册窗口,企业只需在窗口注册一次,短时间内就会同步到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平台,企业可以马上使用key。
三是大数据应用。“我们手握着项目从入场到出场的所有交易数据,那么,我们用数据可以做什么?”赵煦说,首先最基础的是数据反应全省交易概况,发生多少场交易、产生多少金额、有多少节资增资。也在此基础上启动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从价格分析、效能评估等多个维度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进行深度分析、预警、监测。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平台不仅能够反映现在,而且还能预测未来。
“我们经常讲公共资源交易的顽疾就是围标串标,但围标串标现象却很难发现。在大数据应用后,通过积累的数据,这项工作却轻松得多。如一个企业在贵州省两三年内,投标两三百次,却一次都没中标,横向抓取数据就发现这家公司在广州几年内中标100多次,这就可以判断这家企业在贵州做的是陪标。” 贵州交易中心介绍,贵州交易中心正在着手行为分析角色互换。即输入投标人、采购人或代理机构的信息,就可以发现他与所有的投标人、采购人、代理机构、专家之间的非正常关系。
据介绍,大数据分析应用服务平台可做宏观经济预测,从2016年到今年,几次核算例证,预测的准确率、误差最小可以达到0.03%。与政府公布的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产值吻合度极高。
为了充分利用好大数据,贵州交易中心还着手对建筑工程主要材料进行价格分析、网采抗菌药物分析、各级交易平台服务效能评估等大数据分析。
四是专家信息共享。据了解,贵州省评审专家存在三方面的问题:1.贵州省的专家80%居住在贵阳,太远的地方的项目专家不会响应,这也导致时间长了部分专家几乎是承包了项目,使得专家打人情标,评人情分;2.专家太少,种类不齐全,有的地方的项目,只能拿到省交易中心来交易;3.高价在社会上请专家。为了解决上述三方面的问题,省交易中心建立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不同地市的专家到本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审,共同在网上完成评审。记者采访当天就有一个毕节市的项目,在贵州交易中心评审结束。远程异地评标系统解决了专家分布不均、打人情分的情况,也降低了评审费用。
五是一套制度。2015年底,省交易中心发布了一套标准,改变了原来全省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规则各行其是的情况。首先是对电子交易系统进行统一,把所有的要求固化在电子交易系统里,各交易中心按照制定的流程办事。
贵州交易中心的这五项工作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铸就了“一个规则主导、一张网络覆盖、一证全省通用、一库专家共享、一线风险防控,一省数据汇聚”的贵州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新格局。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作者: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