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期如何释放改革红利 21位学者年中“答卷”
http://scbid.com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08日
项目名称:
经济转型期如何释放改革红利 21位学者年中“答卷”
-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
21位学者年中“答卷”中国经济
□当前宏观经济偏冷 总体不悲观
□新经济新科技崛起 行业亟需创新
□首席经济学家:弱复苏面临转向下行
⊙记者 卢晓平 陈俊岭 ○编辑 梁伟
2013年的7月,铄石流金,但难抑经济的寒意:宏观经济数据不佳,企业缺钱、金融机构钱紧、楼市上涨、股市整体凋零。
在经济减速的同时,新一届政府力促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思路也徐徐展现。
在这个发展有压力、改革有预期的敏感时间窗口,专家学者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及未来走向?上海证券报就此对任职于产学研诸多部门的21位经济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经济确属偏冷,但今年7.5%的增长目标能够实现。而对于通胀的担忧,则可搁置一边。
对于当前市场关注的资金面紧张问题,认同三季度央行不会轻易“救市”的观点占七成,而认为央行会延续以往救市思维的观点则不足三成。
对于股市,学者们给出的震荡区间为1800点至2800点。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室主任杨志勇认为,目前为市场大底,这是基本共识。
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多位学者预计下一步将会出台相关新政,而有望率先成行的是取消贷款利率浮动下限。
值得注意的是,“简政放权”、城镇化、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投资等成为专家学者心目中最大的改革红利。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郝旭光认为,改革红利就是体现在“简政放权”上。杨志勇称,改革红利体现在“政府改革释放微观经济活力”。而来自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的李永森教授则表示,改革红利体现在“简政放权,国企改革,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系统性改革”。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则认为,改革红利体现在“能否激活民间投资”上。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改革红利体现在“财税体系和分权体系”方面。中央财经大学郭田勇教授则认为,改革红利体现在新型城镇化和科技创新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的预期则更为细化——在财税体制改革上,预期为中央与地方的转移支付改革,房产税、营改增以及资源税改革;在金融改革上,预期会在利率汇率市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本账户渐进开放;在土地改革上,会实现农村集体用地的流转;在垄断行业改革方面,有望实现三网融合、电力体制改革。
尽管专家审视的微观视角各不相同,但总的基调相当一致:审批权的下放拉开了新一届政府改革的序幕,市场化改革步伐正在加快。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是拉动内需与防范风险,因此改革应围绕两条主线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地方债务风险。
21位受访学者对改革的预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达成共识,即改革一定要“落地”。
当前宏观经济偏冷
总体不悲观
记者 卢晓平 陈俊岭
中国经济2013年起增速放慢,进入转型升级期。旧有增长惯性更迭,疼痛难免。外部唱空者甚欢——高盛和汇丰银行分别将中国今年宏观经济增长预期大幅度下调;内部悲观者不乏——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不振甚至低位暴跌,部分投资者用脚投票心态一览无余。
唱空者与割肉者并非没有实在的逻辑支撑。在2012年上半年以“稳增长”为目标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出台后,中国经济在当年四季度出现一波“反弹”。但今年上半年并没有延续上扬走势,出现回落。目前,二季度GDP增速不是今年的底,已渐成共识。在实体经济增速看不见止跌信号时,虚拟金融领域也正上演着跌宕起伏的冲击波——“影子银行”风险点已现、银行间拆解市场利率飙升至罕见水平……
年中已至,从近期李克强总理更加注重城镇化的质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激活货币存量等表述来看,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思路已初露端倪。顶着发展压力,期盼改革红利,经济专家、学者会有什么看法?对此,上海证券报展开问卷调查。
接受上证报问卷调查的21位学者大多认为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偏冷,但总体上并不悲观,认为今年可以实现同比增长7.5%的预期目标。对于股市,学者们给出的震荡区间为1800点至2800点,考虑到目前A股的实际点位接近下限,不难看出当前股市的吸引力已逐步趋强。
经济增长 → 低于预期
预计全年GDP超7.5%
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在20份有效问卷中,选择正常的占35%;选择偏冷的占65%
关于全年尤其是下半年宏观经济走势判断,不仅是百姓关注焦点,也是市场各方关注。
调查显示,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在20份有效问卷中,选择正常的有7位,占被访者35%;选择偏冷的13位,占被访者的65%。无人选择“偏热”和“不好说”。
对于2013年全年GDP的判断,所有受访经济学家均认为可以实现同比增长7.5%目标,他们给出的预估值为7.5%至7.9%,多数认为2013年全年GDP同比增长会略微超过7.5%。
而对201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的判断,27.8%认为不变,66.7%认为下降,只有5.6%人认为上升。预估值区间在7.5%至7.9%之间,大多数给出的预估值为7.5%和7.6%。
当问及“若当前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对2013年宏观经济的影响”时,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影响比较大的占47.1%,认为一般的占35.3%,认为非常小的只有11.8%,另有5.9%的经济学家认为“难以判断”。
如果说对宏观经济未来走势存在分歧,那么,通胀的担忧,暂时可以搁置一边。
调查显示,35.3%的专家认为今年二季度CPI同比增长维持不变,58.8%认为将出现下降,只有5.89%认为会上升。受访经济学家给出的预估值为2.1%至2.4%,其中,以2.3%居多。
对于2013年全年CPI的判断,77.8%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会低于同比增长3.5%目标,占据压倒性多数,只有16.7%和5.6%的经济学家认为接近和超过。他们给出的预估值为2.5%至3.5%。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分析师祝宝良解释称,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下行压力加大,因此对下半年宏观经济的判断比较谨慎。主要是因为产能过剩、地方债金融风险、人民币汇率升值、房地产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国内需求往下走。但另一方面库存消耗、城镇化拉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放量较大,以及改革红利预期,经济还有上升的因素。
资金面 → 总体紧张
央行调政策可能性小
35.3%受访经济学家明确表示“不可能”,另有35.3%的人认为“尚需观察”,仅有29.4%受访者认为“可能会”
6月20日,银行间市场拆解利率飙升演绎的一场“地震”让所有的人至今仍心有余悸。上半年不低的M2,资金却异常紧张。反常自转的虚拟经济也让各方流了一把汗。
下半年资金紧张已基本达成共识,近期美联储又多次暗示将退出QE,在此情形下,三季度央行是否会适度调整货币政策?
对此,35.3%受访经济学家明确表示“不可能”,另有35.3%的人认为“尚需观察”,只有29.4%受访者认为“可能会”。显然,认同央行不会轻易“救市”的观点占七成,而认为央行会延续以往“救市”思维的观点不足三成。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这一问题放在2008年或此后的几年,可能会有超一半受访者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肯定答复,如今“央行会最终救市”这一惯性思维,正与时俱进悄然改变。
调查显示,对今年二季度M2同比增长的判断,43.8%认为会上升,37.5%认为会下降,选择不变的占18.8%,受访经济学家给出的预估值为11%至16%,多集中在14.5%至15.5%。而对于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判断,70.6%认为会下降,17.6%认为会上升,只有11.8%认为不变。他们给出的预估值为3.5万亿至6万亿元。
在全年指标预期上,关于2013年全年M2同比增长13%目标,52.9%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可以实现,47.1%认为难以实现,他们给出的预估值为13.5%至15%之间。显然,M2到底能否实现预期,学者们的意见比较对立。
在2013年全年利率水平上,33.3%认为会上升,55.6%认为会维持不变,只有11.1%认为会下降,他们给出的预估值为-0.25%至0.5%。
不过,受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影响,对我国资金外流的预期基本趋同。
调查显示77.8%的经济学者认为二季度新增外汇占款会下降,16.7%认为不变,只有5.5%认为不变。同时,76.5%的经济学家认为今年全年人民币汇率水平总体上会上升,只有17.6%认为不变,没有人认为会下降,他们给出的预估值为0.5%到3%之间。
尽管大家都感觉资金紧张,但理性终究可以战胜感性。有权威学者明确表示,当前货币流动性总体还是合适的,央行下一步不应该投放更多流动性,否则房价还会上涨,物价“压不住”。
A股市场 → 区间震荡
下半年最高看至2800
对下半年股指走势,55.6%的经济学家认为维持区间震荡,而认为上升或下降的均为22.2%,他们给出的震荡区间为1800点至2800点
我们不清楚专家学者是否都炒股,但他们对于资本市场是非常关注的。
对下半年股指走势,55.6%的经济学家认为会维持区间震荡,而认为上升或下降的均为22.2%,他们给出的震荡区间为1800点至2800点。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室主任杨志勇认为,下半年股市会出现上升的走势。但无论如何,目前为市场大底,基本达成共识。
针对下半年是否将延续结构性行情,72.2%的受访者表示同意,27.8%的选择不好说,无人选择否定选项。关于新股发行对市场影响大小的调查中,66.7%的受访经济学家认为影响大,22.2%认为不好说,11.1%的认为影响不大。
看来新股发行仍是十分敏感的大事。至于何时重启IPO,时间窗口最早的给出8月,大部分认为年底发行可能性较大。
在结构性震荡行情中,板块机遇显得更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李永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张跃文,都看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互联网物联网等板块。
调查显示,对于一个股票年平均换手率超过400%的市场来说,看不出投资者的耐力体现在哪里。但无论体制如何变革,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如果不明显,就很难吸引长期投资者。甚至有专家认为,目前在市场中寻找短期投资机会,恰恰属于理性选择。
新经济新科技崛起 行业亟需创新
记者 于祥明
在北京国贸附近,有一块“知名”地块——中服地块,在拍卖之初,由于过于引人瞩目,后被分拆为6块上市,合计总价卖了222.57亿元。就在该地块约不到一站地的地方,有一家军工企业——中航工业集团公司。据悉,这家公司“咬牙”自筹资金,投资100个亿创新研制航空发动机。与房地产相比,同样的是一两百亿的投资,它们的国际竞争力含金量显然不可同日而语。
接受上证报记者调查的张立群、尹中立、李长安等经济学家中,很多对宏观经济走势不并乐观,但是对于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态度却有难得一致的共识——创新驱动改革。
神十上天、太空授课、《致青春》、《中国合伙人》票房大卖、马云淘宝网横扫华夏、微信大行其道……中国正处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一系列新兴科技、新兴的经济方式已经给中国人的生活插上双翅,也将为中国经济开启新的大门,它们无疑将是中国未来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记者 于祥明 ○编辑 梁伟
创新是中国梦核心动力
新兴行业需要创新,传统行业同样如此。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创新才能突破
“现在在机场,大家可以观察一下,70%、80%的旅客都在低头玩手机,他们究竟在玩什么呢?我们做了一些调查,大部分旅客主要是在刷微博、微信,同时还有的在玩游戏、看视频。”王磊说,在航班延误的时候,绝大多数旅客要么通过电话方式,要么是通过微博、微信的方式刷他们的相应航班信息,此时“我们向用户主动发送这些信息,对他们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王磊是飞友科技市场主管,飞友科技是一个科技服务类公司。这家不起眼的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一款现在下载和使用率都很高的名为“飞常准”软件,其主要功能就是提供航班信息。记者在91助手上查看,该款软件已经有近50万次下载,这种创新服务的公司生命力很强。
“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超过8.03亿,已然超越PC互联网。目前,腾讯微信用户已经超过3亿。”安徽炎黄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微信研究资深人士管鹏说,可见,未来微信终端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
记者注意到,类似“飞常准”的这类贴近服务软件不在少数,这种完全自主开发,满足市场自发需求的公司正在“野蛮成长”。
“我们最早实际做的是手机客户端,微博我们关注的时间相对比较晚,最初飞常准的微博粉丝只有5000到1万,增加到1万我们花了6个月,而到现在增长到60万的粉丝,大概用了不到一年。”王磊说。
新兴行业需要创新,传统行业同样如此。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创新才能突破。”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曾向记者表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恰恰是靠自己创新突破才最终“梦想成真”的。
对此,作为中国国防的主要供应商的中航工业公司董事长林左鸣也深有感触。记者了解到,也正是立足自我创新,中航工业已经研制生产了中国航母舰载机歼15、主力战斗机歼10、枭龙、武装直升机直10、直19,以及预警2000、大运20等等。
“就直升机而言,现在国内有很多公司在做,但真的想立足于国际市场之上,还要靠技术创新。在这方面,我们以前是落后,但在赶超之中也有创新,而且我们还必须超过对手。”中航工业直升机公司一位人士说。
不仅仅是北斗卫星导航、中国各种战机,还包括神十的成功与太空授课,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创新的动力正逐步增强。
新产业+新生活=新经济
近几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一直把实现技术突破与推动产业发展努力结合,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
“创新经济、体验经验、体育经济、影视娱乐、游戏、保健……中国的内需巨大,需要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和商业模式。”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副教授赵洪江说。
他指出,中国电影产业5年间的年均增长38.7%,去年年底《泰囧》票房大卖就是一个例证。除此之外,“《星光大道》、《非诚勿扰》等知名电视节目,也是一种新生活、新经济的直接表现。再者,从每个中小长假各地旅游火爆景象可知,中国的内需有多么大。”赵洪江说。
“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不乐观,经济增长让很多人失望。由此有人(包括海外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会崩溃。但在我看来,并不用过分担心中国经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李长安说。
他认为,中国政府“弹药充足”,拥有大量资产,通过变现,中国的债务风险完全可控,不会出现所谓崩溃。目前紧要的是,加快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以3D动画为例,目前中国已取代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国。”他说。
据统计,我国的国产动画产量从2004年的2万余分钟,上升到2012年的22万分钟,8年时间增加了10倍多,并出现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十二生肖总动员》、《秦时明月》等有影响力的作品。
与此同时,“中国动画制作机构从2005年的35家增长到2010年的200家,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2005年不足20亿元,2010年突破80亿元。”李长安说,然而,相比美国动漫产业2000多亿美元的产值,中国动漫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国内的动画片创新能力普遍不足,3D动画产品的品质少有上乘之作,无法吸引观众的眼球。这限制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李长安说,在内容、制作、产业链、投资模式等多方位创新,中国的动画产业必然会有巨大空间。
不仅如此,包括3D打印,机器人、集成电路等工业信息领域的新科技,正引领中国的发展。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倞向媒体透露,近几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一直把实现技术突破与推动产业发展努力结合,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在电子信息、能源环保、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领域,着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应用直接带动的新增产值达到1.1万亿元。
以医药领域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新药创制和传染病防治专项推动医药工业实现24.6%的平均年增长率,比专项实施前提高2.5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12月,新药创制专项累计获得新药证书62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约占2/3;产业化上市品种23个,总产值达12.4亿元。专项实施累积新增产值近800亿元。
“目前来看,3D打印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从这次产业大会受关注度如此之高就可以感受得到,这让我们更有信心了。”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建民说。
“在全球产品空间结构中,去年我国的比较优势不断从边缘产品拓展到核心产品。今年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会有所提升,我们向核心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迈进的方向也不会发生变化。”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说。
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继续下行压力——
上海证券报·首席经济学家2013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调查报告
招商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 丁安华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刘利刚
华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刘煜辉
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湘财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 李 康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杨成长
瑞穗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 沈建光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钟 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鲁政委
国泰君安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按姓氏笔画排序)
参加问卷调查的首席经济学家名单
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继续下行压力
——上海证券报·首席经济学家2013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调查报告
市场期盼的2013年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即将公布,本报发布“上海证券报·首席经济学家季度经济形势调查报告”,通过10家银行和券商等境内外金融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宏观经济研究专家对2013年第二季度GDP、价格水平、流动性及宏观政策等指标变化的预测分析发现,大部分专家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景气度的一致性判断已经从“正常”转向“偏冷”,当前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继续下行压力的特征尤为明显,这一调查结果引人关注。调查显示,专家们认为除了消费需求有望回升外,投资和净出口需求都将维持下降态势,当前宏观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与风险,但当前国内通胀处于较低水平。
第二季度出现了流动性充裕背景下的“钱荒”现象,其背后反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期限错配问题相当严重,导致货币市场出现突发性的流动性风险,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既要关注影子银行可能诱发的金融风险,也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预期201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65%,比上一季度GDP同比7.7%的增长水平有所回落;预期CPI同比增长2.35%,继续延续小幅下降态势;M2同比增长15.2%,比上一季度小幅回落。总体而言,2013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继续弱于预期。
记者 乐嘉春
A
经济“弱复苏”转向面临下行风险
本次参与调查的机构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表示不乐观,已从期待经济“弱复苏”转向认为未来将面临下行风险。受访首席经济学家及宏观经济研究专家认为,除了消费需求可能出现小幅上升外,投资和净出口需求都将维持下降态势。对未来经济增长的总体性判断不再乐观,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面临下滑的压力与风险。
GDP增长:
预测均值为7.65%
与2013年一季度大部分受访机构乐观预期当季GDP同比上升不同,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除了各有两家机构表示201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将上升和保持不变外,其余6家机构都表示2013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将下降,维持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下滑趋势。其中,对第二季度GDP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7.65%,预测的最大值为7.8%,预测的最低值为7.5%。这一预测均值显示,我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数值仍将比2013年第一季度有所下降。
从2012年以来GDP增长变化来看,2012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分别为8.1%、7.6%、7.4%、7.9%和7.7%,GDP环比增速分别为1.5%、2.0%、2.1%、2.0%和1.6%。而预测中的2013年二季度GDP增长的平均值为7.6%,比2013年一季度GDP增速还将有所下降,但与2012年第二季度GDP增速却相当接近,表明当前经济增长很难在短期内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受访机构对当前宏观经济的判断似乎不再关注“弱复苏”困境中的中国经济如何走出周期低谷,而是更关注国内外经济复苏的多变与复杂性是否会导致中国经济陷入一场可预见的经济下行风险。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预测均值为20.30%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受访机构对2013年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一致性判断为“下降”,这与其预测二季度GDP同比增长速度下降的判断是一致的。其中,对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测的平均值为20.3%,预测的最大值为21.3%,预测的最低值为19.5%。
有理由相信,前期扩大投资需求的政策刺激效应正在散去,可能在2013年一季度已达到一个相对高峰。除了房地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外,工业和制造业投资及受债务规模扩大约束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一趋势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已经有所反映,并预示着未来如果仅靠市场端产生的投资需求仍不足以支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稳上升,除非政府端出台的政策刺激产生扩大投资需求增长效应。
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增长:
预测均值为12.81%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与2013年第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判断“下降”不同,参与调查的所有机构均表示,2013年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将有所企稳回升。其中,对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预测值的平均值为12.81%,预测的最大值为13.1%,预测的最低值为12.5%。这一预测均值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将呈现回升趋势。
从近年来中国消费需求的变化趋势看,2010年5月和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在触及18.7%高点后逐步回落,2012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及2013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分别为14.8% 、14.4%、14.1%、14.3%和12.4%。但从2013年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为12.6%看,受2012年末至2013年初公款消费限制的较大不利影响后,消费需求增速出现大幅下滑,但冲击之后的企稳回升迹象已有所显现。不过,当前消费需求的实质性下降仍无法消除其对2013年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将有所下降的不利影响。
出口增长:预测均值为6.07%
进口增长:预测均值为7.05%
当前美国经济复苏步伐符合市场预期,日本、欧洲继续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出口数据“弄虚作假”,这些因素的此消彼长对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进出口增速变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3年第二季度进出口增速将显著下降,尤其是出口数据因“虚假成分”纠正后而大幅下降,但同时却预测二季度新增贸易顺差仍将小幅上升。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1)出口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6.07%,比一季度的18.4%大幅下降,其中预测的最大值为8.6%,预测的最小值为4.0%;(2)进口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7.05%,其中预测的最大值为13.2%,预测的最小值为3.0%。另外,本次参与调查的大部分机构对2013年第二季度进出口增速变化的一致性判断为“下降”,只有少数机构认为进口增速变化为“上升”,但在具体预测上预测值之间相差较大。
针对2013年二季度贸易顺差规模,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3年第二季度贸易顺差的预测均值为570亿美元,比上一季度贸易顺差430.7亿美元有所回升。
对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状况的预测显示,除了预期消费需求有所回升外,投资和净出口需求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第一,消费需求在经历限制公款消费显著下滑后有所回稳;第二,投资需求已连续三个季度呈现同比增长下滑趋势,反映出国内需求明显不足;第三,进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国内外经济复苏乏力对进出口增速变化的影响日益突出,净出口需求对GDP增长是否会体现正面影响目前尚难断定。基于上述分析,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当前经济增长前景较前几个季度来看更加虚弱,经济“弱复苏”似乎还难以勾勒出当前中国经济的特征,中国经济正面临增长明显下滑的现实风险。
B
短期内通胀压力已实质性缓解
中国经济增长下滑趋势短期内难以扭转,目前国家对经济增长下滑的承受力有多大仍然难以判定,但从2013年以来公布的物价水平数据看,目前通胀压力已显著减缓。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对2013年第二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及利率水平等国内价格水平的预测也反映了这一点。
CPI:
预测均值为2.35%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除了1家机构认为2013年第二季度CPI同比增长保持不变外,有3家机构认为2013年第二季度CPI同比增长将上升,6家机构认为二季度CPI同比增长将下降。其中对第二季度CPI同比增长预测的平均值为2.35%,预测的最大值为2.9%,预测的最低值为2.2%。这一预测均值表明,2013年第二季度CPI同比增长比上一季度仍将延续小幅下降态势。
从2012年以来CPI的变化趋势分析,2012年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CPI和2013年一季度同比增长分别约为3.8%、3.3%、2.8%、2.1%和2.4%,2013年4月和5月CPI同比增长分别为2.4%和2.1%,显示近几个月来CPI同比增长仍处于较低水平,现在还难以判断CPI的回升趋势已经形成并确立。
PPI:
预测均值为-2.56%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机构都认为2013年第二季度PPI同比增长的一致性判断为“下降”。其中,对第二季度PPI同比增长预测的平均值为-2.56%,预测的最大值为-2.7%,预测的最低值为-2.5%。由此显示,第二季度PPI同比降幅比上一季度有所扩大,下降趋势仍未结束。
从PPI变化趋势分析,2012年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PPI同比增长分别为0.1%、-0.6%、-1.5%、-2.3%和-1.7%,2013年1-5月PPI同比增长分别为-1.9%,环比下降0.6%,表明尽管PPI下降空间有限,但短期内上升动能明显不足。从2013年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指数看,6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上下波动。其中生产指数有所回落,但新订单指数下降幅度较大,显示市场需求仍未实质性回升;当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比上月继续小幅回落,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持乐观态度的比例有所下降。这些因素都表明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PPI前景也难以乐观。
从机构对2013年第二季度中国价格水平的预测看,目前制造业前景仍然不明朗,其回升力度同样弱于历史同期,表明需求回升乏力将继续影响PPI的“由负转正”。特别值得关注的是,6月份原材料购进指数44.6%,继续大幅低于临界点。表明尽管主要经济体央行维持稳定货币政策,但基于当前中国物价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内CPI可能不会显著上涨,预示国内通胀压力已实质性减缓。
C
流动性非正常紧张
当前中国经济“弱复苏”态势还将延续,部分原因源自于可以容忍GDP增速回落的预期不断强化,使得习惯于靠投资拉动启动经济周期复苏的动力徒然消减。从理论上看国内流动性状况相当宽松,但离奇的是2013年6月份银行间市场利率出现飙升,出现前所未有的“钱荒”,市场预期这种流动性紧缺状况在7月份才会有所改善。
社会融资规模:
预测均值为4.45万亿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除了1家机构认为2013年第二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上升外,其余参与调查的机构对2013年第二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预测判断为“下降”。其中,第二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预测均值为4.45万亿,预测的最大值为4.8万亿,预测的最低值为4.0万亿。
新增人民币贷款:
预测均值为2.38万亿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参与调查的机构均对2013年第二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一致性判断为“下降”,比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2.76万亿元仍有一度幅度下降。其中,第二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的预测均值为2.38万亿,预测的最大值为2.64万亿,预测的最低值为2.0万亿。
M2同比增长:
预测均值为15.20%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除了3家机构认为2013年6月末M2同比增长的预估值为上升外,其余7家机构对2013年6月末M2同比增长的一致性判断为“下降”。其中,6月末M2同比增长的预测均值为15.2%,预测的最大值为15.9%,预测的最低值为14.8%。
综合分析社会融资规模、新增人民币贷款及M2等流动性指标,2012年1-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7.7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86万亿元;1-9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1.73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为6.72万亿元;1-12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15.7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为8.20万亿元;2013年1-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6.16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为2.76万亿元。另外,2012年6月末、9月末和12月末M2同比增长分别为13.4%、13.6%、14.8%和13.8%,2013年3月末M2同比增长为15.7%。再结合2013年4-5月份金融数据,4月和5月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1.75万亿元和1.1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长分别为7929亿元和6674亿元;M2同比增长分别为16.1%和15.8%,表明当前国内流动性现状总体上仍然较为宽松,没有显示出因为商业银行资金错配期限导致的流动性突然紧张的市场信号。
如果从影响国内流动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占款等指标分析,参与调查的机构认为2013年第二季度贸易顺差的预测均值为570亿美元,对第二季度新增外汇占款规模落在580亿美元至1300亿美元之间。其中第二季度新增外汇占款的预测均值约为800亿美元,预测的最大值为1300亿美元,预测的最小值为580亿美元。总体而言,预计第二季度新增外汇占款比2012年第四季度大幅增加,但比2013年一季度仍将显著减少。这表明目前国内流动性将有所收缩,但不足以显示当前市场流动性紧张状况。
D
工业生产恢复性增长后下降
受2013年以来经济复苏乏力的较大影响,工业生产增加值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在经历了一段显著恢复性增长的回升趋势后,2013年第二季度重新滑入同比增长显著下降困境,表明当前工业生产的回升基础并不牢靠。
工业生产增加值:
预测均值为9.20%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参与调查的机构对2013年第二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的一致性判断为“下降”。其中,对第二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预测的平均值为9.2%,预测的最大值为9.5%,预测的最低值为8.9%。这一预测均值显示,当前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其回升基础并不牢靠。
这是因为,2012年以来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分别为11.6%、9.5%、9.1%和10.0%,2013年1-2月和1-5月工业生产增加值实际增长分别为9.9% 和9.4%。工业生产增加值的变化趋势显示,目前工业生产增长动力不足,预示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全国规模以上工企利润同比增长:
预测均值为9.21%
从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结果来看,所有机构对2013年第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的一致性判断均为“下降”,这与上一季度判断为“上升”相差很大。其中,第二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预测均值为9.21%,预测的最大值为11.0%,预测的最低值为8.0%。这一预测均值显示,与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长指标一致,第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也将呈现较大幅度下降趋势。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的变化趋势分析,2012年1-2月、1-5月、1-8月和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5.2%、-2.4%、-1.8和3.0%,其中2013年1-2月和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分别为17.2%和12.3%。这些数据表明,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处于大幅回升后的回落阶段中。尽管比上一季度大幅下降,但企稳态势仍然较为明显,表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可能已处于相对阶段性底部水平。
“盘活存量资金”政策不会轻易放松
本次季度经济形势调查中对当前宏观经济及其政策的若干分析与预期,也是值得关注的内容之一。
第一,当前国内GDP增速回落的可承受限度。事实上,伴随着2013年以来一季度GDP增速的意外回落,这一被动性回落而非主动性调控的结果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引发市场期待出台相关刺激政策。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国家并没有马上出台相关刺激政策,通过允许投资增速回到更高水平推进GDP增速的快速回升。相反,鉴于过去几年较大规模的政策刺激引发资产价格泡沫和产能过剩,在国内GDP增速继续缓步下滑势头仍未得到有效改变情况下,国家不急于出台刺激政策,意味着目前经济增速放缓趋势是可以接受或容忍的。
问题是可承受的最低经济增速是7.5%还是7%或更低?这些问题目前仍无答案。但容忍GDP增速回落将有利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一点是肯定的。不过参与本次调查的机构都认为,尽管目前季度GDP增速还将继续回落,但仍可以实现2013年全年GDP同比增长7.5%的目标。由此,目前中国经济一方面仍将面临继续下行的压力与风险,另一方面又预示了已处于底部区域。
第二,二季度出现了流动性充裕背景下的“钱荒”。2013年6月份国内金融市场出现了“钱荒”,而按照目前国内M2规模看流动性应当是相当宽裕的,之所以会出现“钱荒”的巨大冲击,其背后反映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期限错配问题相当严重。更突出的问题是,庞大的流动性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领域内“空转”以谋取投机性收益,金融机构通过操控流动性增强其盈利能力。但是一旦银行对流动性因素的研判出现偏差,其资金的期限错配就会突然间导致流动性风险。
由此市场倒逼央行释放流动性,央行也的确向一些符合宏观审慎要求的金融机构提供了流动性支持。在国内流动性如此宽裕背景下出现这样的事情足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一方面要关注影子银行可能诱发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信贷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三,短期内货币政策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从5月份M2、人民币存款、社会融资规模等统计指标看,目前国内流动性并不紧张,央行的货币政策在总体上将保持稳定。但从参与调查的机构对当前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预测分析看,大多数机构预测利率水平有可能小幅调整,但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理由并不充分。从央行等表态看,在当前流动性充裕背景下或许会继续执行“盘活资金存量”的政策。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