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三季度将迎来上行“拐点”
http://scbid.com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01日
项目名称:
中国经济三季度将迎来上行“拐点”
-
所属地区:-
-
所属行业:-
-
截止时间:2011-09-10
综合判断,9月份,中国经济将迎来上行“拐点”。 三季度中后期将确认物价“下行拐点”。 投资将延续稳中回升态势。消费将在三季度末步入上行通道。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三季度中后期迎来“微调拐点”。
三季度经济增长将“先抑后扬”迎来“上行拐点”
综合判断,三季度经济增长将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二季度以来经济回落的走势可能延续至三季度中期。9月份,经济将迎来“上行拐点”。
1.9月份补库存启动将加速工业生产回升。
根据我们的研究,目前去库存已步入下半场。从6月份PMI数据来看,原材料库存指数继续下降,但产成品库存指数却出现回升,后者主要是由于6月份工业产能释放过快所致。
从历史经验判断,去库存一般持续4——5个月,并有望在8月底结束;从量值指标来看,当库存数值低于50%,最好能到48%附近时,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从而进入新一轮补库存阶段。而产成品库存数值要从6月份的51%降至48%,基本上也需要2个月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自9月份起,下一轮补库存进程将开始启动。在补库存阶段,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将明显上升,进而推动工业增加值加速上行。而从历史上观察,在正常年份,工业增加值的旺季也往往出现在9月份前后。
2.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延续稳中回升态势。
尽管6月份固定投资增速出现下滑,但整体来看,不会改变“稳中回升”的运行态势。
首先,新开工项目将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中趋快。数据显示,1-6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166亿元,同比增长14.9%,不仅结束前4个月连续负增长的局面,而且比5月份的6.3%的增速加快8.6个百分点。
由于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元年,新开工项目在三季度将步入高峰。这些新增的投资,将成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上行的主要驱动力。
其次,保障房建设在三季度末将步入“快车道”。年初中央政府制定了年内开工建设1000万套、建成4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从进度来看,正呈加速之势,前5个月保障性住房开工340万套,截止6月末,开工率已达到50%。
而按照中央政府最新的要求,全国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必须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可以预见,三季度之后,保障性住房建设将步入“快车道”,即使商品房开发投资增速出现下滑,也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个缺口。
其三,水利设施投资成为“新增长点”。7月8日至9日,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2011年,将成为中国水利大建设元年。据预测,中国今后每年的水利投资至少在4000亿元以上,而且这一速度将连续保持十年,意味着未来10年水利设施投资总额高达4万亿元。
来自水利部的信息显示,今年中央水利投资初步落实1134亿元,较2010年初的814亿元增加39%。各地也“多管齐下”,力图从财政、金融、土地出让收益等渠道,扩大水利建设资金盘子。可以预见,三季度之后,水利设施投资将成为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新增长点。
其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新亮点”。国家已经提出,到“十二五”末期,要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从“十一五”末期的3%提高至8%,平均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
根据固定投资项目的特点和正常节奏,三季度之后,新兴产业的投资增长常常会提速。这是因为,地方政府在上半年一般热衷于争抢大项目、传统大产业的投资,而到了下半年,受 “新经济”考核指标的约束,各地会加快发展新兴战略产业的步伐,从而使其成为投资增长的一大亮点。
3.消费零售将在三季度末步入上行通道。
消费零售目前在低位平稳运行,今年2——6月,环比增速一直稳定在1.3%——1.4%之间,6月份名义增速的环比折年率也只有19%,处于相对低位。
不过,若做短期展望,有利于消费零售加速的因素可能集中出现在第三季度末,也就是说,9月份很可能迎来消费零售的“上行拐点”。
其一,从通胀走势来看,三季度末,CPI回落的态势基本确定,人们通胀预期的改变,有助于增加消费支出。
其二,从收入方面来看,9月1日起,新版个税开始生效,届时,个税起征点将从2000元提高至3500元,这将增加一般工薪阶层的收入,从而有利于城镇居民消费零售增。另外,9月份之后,秋粮丰收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刺激农村消费得到提升。
其三,汽车消费政策的调整可能带动相关产链消费。各种迹象表明,之前相关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可能在三季度恢复出台。如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不鼓励大中城市实行汽车限购政策,等等。由于汽车属于大宗消费,涉及产业链长,如果政策出现调整,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宗消费增速。
最后,关注房价和成交量“拐点”能否在三季度末出现。如果楼市出现“价格松动、成交量上升”的情形,必将带动家具、家用电器及装饰装潢和建材等大宗消费快速回升。
对于这一情况的判断,尽管还具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中央政府调控房价的决心(如对涨幅明显的二、三线城市实行限购),房价下降“拐点”的到来是赶来越近了。如果这一情况能在三季度末出现,将对消费零售增长率的提高产生重大的正面影响。
4.出口增速自9月份有望加速。
步入二季度之后,进出口增速有所放缓,出口在5月份之后放缓的更为明显。6月份,进出口同比增速更是双双跌破20%,增速分别为19.3%和17.9%。从环比折年率来看,也呈明显的下行态势。
从统计的角度看,受去年基数影响,进出口同比增速自今年9月份将明显上升。
从贸易伙伴国基本面分析,三季度有利于中国外贸形势的因素有:伴随日本的灾后重建和生产恢复,日本经济在三季度将出现回升,这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出口;美国会继续其刺激扩张政策,以推动其经济增长,这也同样利好我国出口。不利的情况是南欧债务危机,南欧经济占欧洲经济的比重虽然较小,但由于北欧经济持续向好而且还要补贴南欧经济,这种南北欧经济的分化可能产生较大矛盾,继而影响欧元未来。
总体来看,中国的进出口形势在经历去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今年以平稳运行为主,但在各季之间也会有所起伏。4——8月份为回落阶段,9——12月份将步入回升区段。
三季度确认通胀“下行拐点”
此前我们在研究报告中曾指出:今年通胀可能呈现“前高后不低”的走势。CPI在一二季度达到全年的“顶部”之后可能高位趋缓。现在,我们仍维持这一判断。更为确定的是,就CPI 而言,6、7月份是全年的高点,6月份是年内峰值。三季度中后期,是CPI“下行拐点”的重要时间之窗。
1.上游价格持续回落提示未来通胀压力减轻。
(1)PMI购进价格指数见顶后连月回落。PMI分项数据显示,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跌落至56.7%,不仅连续4个月回落,而且这是该指数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60%,表明上游价格下行的趋势已经牢牢确立。与此同时,同时反映内需的采购指数和进口指数也连续4个月下滑。
我们认为,三者之间相一致的走势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经济运行的如下逻辑:在内需走弱的情况下上游高价格的基础已经被动摇,未来通胀压力减轻是相对确定的大概率事件。
(2)PPI高点已过。关于PPI,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曾指出,工业出厂品价格的高点可能已经过去。现在,我们维持这一判断。
国家统计局于7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去年同月上涨7.1%。尽管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但从环比来看,则连续5个月回落,而且当月环比值 为零。这预示着PPI从三季度起很可能出现同比环比双双回落的运行态势。
2.三季度中后期确认CPI“下行拐点” 。
(1)“双轮驱动”使6月份CPI成年内峰值。6月份,CPI在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双轮驱动”之下,同比涨幅达到6.4%,创出35个月以来新高。从结构上看,食品价格的走势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CPI的运行,非食品价格开始稳定。“猪周期”卷土重来,对CPI影响很大。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4.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26个百分点。
(2)8月份确认CPI“下行拐点”。对CPI,我们继续维持之前“前高后不低”的判断,CPI同比增速在上半年较高,而下半年也不会马上出现大幅的下降。6月份创出新高之后,7月份CPI也在6%附近。要判断7月份及以后的CPI走势,主要应盯住食品价格的分类走势。主要包括猪肉、蔬菜、鲜果及水产品的价格走势。在食品价格各类别有升有降的判断之下,总体食品价格可能持平。鉴于非食品价格趋于稳定,那么7月份CPI同比增幅在5.9%-6.2%之间,8月份CPI同比增速在5.4%-5.6%。若我们的上述判断正确,三季度中后期便成为确认CPI“下行拐点”的重要时间窗口。
三季度中后期宏观政策有望现“微调拐点”
我们判断,宏观调控政策在三季度中后期可能迎来“微调拐点”。货币政策可能步入“观察期”,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将告别“高频时代”;信贷投放会保持稳定,从而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上半年财政收入的超常增长,为三季度之后财政政策更趋积极提供物质保证;水利投资、新开工项目和保障房全部在11月底之前开工,使财政更趋积极成为可能。
1.货币政策步入“观察期”。
去年四季度以来,货币政策便定调为“稳健”。从名称上看是由之前的“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而实质上是一个“货币收紧”的过程。
在此期间,面对流动性过剩和不断上升的通胀压力,货币管理当局频频运用数量化和价格型工具进行货币政策调控,逐步使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从具体指标来度量货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货币供应量M2增速已经回落到15%——16%的合理区间,已提前半年之多达到了央行的预设目标。
第二,贷款投放得到较好控制。按全年7.5万亿的规模来看,上半年发放4.17万亿,略低于预期和正常年份的进度比例。
第三,自2010年10月20日至今,央行曾五次加息,累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25个基点,之前偏低的基准利率已经得到修正,已达到历史上稳健货币政策周期内的中性水平。
据此,我们认为,在通胀预期可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下半年不会再加力收紧,今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将告别“高频时代”;信贷投放会保持稳定,从而为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
2.三季度之后财政政策有望更趋积极。
三季度之后,财政政策尤其是支出政策更趋积极是大概率事件。主要依据是:
(1)“十二五”规划项目及配套财政资金将逐步下拨推出;(2)保障房建设进度加快,财政专项补助资金及其他配套资金将进入密集下达期;(3)水利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需要财政资金的支持。
从历史观察,每年三、四季度,尤其是第四季度,是财政支出加力的季节。
另外,财政部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为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2%。财政收入的超常增长,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张新法 作者单位: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