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深化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着力完善治理常态、长效机制,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在系统治理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科技+制度+创新”的办法,不断拓展智慧交易场景,实现“组织方式电子化、现场管理规范化、防控手段常态化”,持续优化成都市招投标营商环境。
一、采取“请进来”方式面对面收集意见,找准、抓实系统治理突出问题。专题组织召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交易服务工作交流会,将招标人、投标人和招标代理机构相关代表共计12家单位30余人请到中心现场参加座谈,面对面收集交易相关主体关于评标专家日常培训考核、全流程电子化优化等意见建议约30条,找准、抓实专项治理突出问题,逐条梳理及时回应,认真落实整改清单制,立治立改。
二、狠抓制度机制再梳理,进一步加大现场管理力度,确保场内交易规范有序。持续梳理完善制度,不断提升招投标工作规范化水平,制定印发《成都市工程建设涉密项目进场交易工作规程》,落实涉密制度和交易流程上墙,进一步规范涉密项目进场交易相关工作。积极协助相关行政部门制定出台《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现场管理办法(2020年修订版)》,进一步规范进场交易各方主体行为。动态更新工程建设项目保证金、专家费代收代付指南2个。
三、建立常态化不良行为报送工作机制,深化治理结果运用。制定印发《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工程建设项目交易现场不良行为记录报送工作规程》,专项规范工程建设招投标交易现场不良行为记录报送相关工作,建立对不良行为按月报送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招投标市场秩序改善。1-8月,共向成都市发改委报送专家不良行为58个标段63人次记录;向成都市发改委和成都市住建局报送开评标异常情况1次;向成都市发改委报送现场监督人员异常情况1次;配合向成都市住建局和成都市公安局提供“新兴35路南段等8个项目施工/标段”进场交易相关资料。
四、利用科技手段创新拓展智慧交易场景,交易全过程落实常态化系统治理举措。一是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和异地远程评标新业务,交易参与方交易全程不再面对面,评标专家在不同场所评标,能避免因“熟面孔”“本地圈”可能出现的人为干扰和不公正评审问题。已实现成都市域范围和成德眉资异地远程评标全覆盖,共开展异地远程评标25场;已在成都市域范围全面上线不见面开标系统,全市共开展不见面开标19场。二是推进评标专家电子签章市域范围全覆盖,运用电子签章文件的不可篡改性,固化评标报告内容,避免可能私自更改招投标档案资料的情况发生。三是推进全省率先实现评标专家通过人脸识别方式验证进场,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成都市交易平台相关数据与省专家库专家人脸数据信息匹配共享,扩展数据应用场景,实现指纹打卡与人脸识别进场“双保险”。四是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应用,实现投标企业信用评价得分和信用双表数据在开评标过程中的系统直接对接和应用,减少招招人手工核对时间成本,避免投标人信用相关资料造假。五是实现交易平台与行政监督平台数据常态化对接,共享系统间招标文件、电子投标文件、评标报告、实时监控数据等基础信息数据,打破信息壁垒,加快实现联动监管、协同制约、合力整治。
(来源: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