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以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实效引领,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紧扣五类问题,实施五个“全力”,大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改革,已取得了明显实效。
紧扣交易职能“散”的问题,全力改革管理体制。一是着力构建“4+X”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针对传统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存在的交易项目管理分散、交易平台各自为政、交易过程不透明、交易监管难落实等弊端,建立市公管委统一领导、市公管办综合监督统筹协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具体实施、相关行政监督部门依法监管的“4+X”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形成各方协调、依法监管的整体工作格局。二是着力交易职能整合。坚持“应进必进”原则,将原分散管理的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农村产权交易等5大板块22大类96小类项目全部纳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其各县(区)分中心集中统一交易,进一步规范了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秩序。三是着力平台层级整合。将11个县(区)交易中心整合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分支机构,实行市、县(区)一体化运行。
紧扣监督管理“软”的问题,全力完善规章制度。一是扎紧制度笼子。针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行业监督条块分割、多头监管越位缺位、行政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印发《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廉洁高效推进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土地出让及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的意见》等20余件制度规范,不断强化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监督和管理,形成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编织了严密的“制度笼子”。二是创新监督机制。升级完善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综合监督平台,全面实现在标前、标中和标后各环节分别接受监管部门、监察机构、社会公众等全流程、全天候、全方位、“互动式”在线监督。三是强化履职尽责。实施电子化交易以来,已依法依规处理违规评标专家20余人(次),不予退还违规投标人投标保证金3681.85万元。
紧扣传统交易“繁”的问题,全力推进技术创新。针对传统招投标模式交易信息沟通不畅、纸质资料传递慢、市场主体往返频繁、评标专家难以管理等问题,探索实行“互联网+交易”模式,全面建成市、县(区)共建共享、一体化运行的电子化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综合监督平台,实现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国有产权交易、土地使用权与矿业权出让、农村产权交易等5大领域全类别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在线监督,稳步推进远程异地投标、电子辅助评标和远程异地评标,化繁为简,切实方便交易各方主体,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紧扣招标文件“乱”的问题,全力规范交易文本。针对招标文件存在的格式标准不统一、招标条件“量身定制”、技术指标倾向性描述、评标条件可操作性差等问题,规范制定并及时升级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电子招投标文件范本26个,规范设置招标条件,格式化招标文件条款,科学设定评标指标,固化否决投标条件54项。建立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招标文件会审等9项制度,优化项目操作流程,切实减少了交易各方自由裁量和人为操作空间,全力补齐招投标文件不规范的“短板”,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制度化、规范化。
紧扣人为干预“易”的问题,全力推行流程管理。针对工作人员与市场主体内外勾结、现场管理把关不严、代理机构“勾兑”评标专家等人为干预问题,全面厘清“信息发布、交易受理、交易组织、交易评审、现场监督”等交易流程,变传统条块化管理模式为流程化阳光管理模式,构建起分工合理、协调运转、相互监督的阳光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始终“亮起堂子走”。全面实行评标专家抽取人员和社会监督人员“双随机”抽取、开标现场A—B岗、评标监督人员封闭管理、动态轮岗等工作制度,建设开标网上直播、专家评审桌面监控和评标现场数字化监控系统,切实规范公共资源交易行为。
(来源: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