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袁航
2016年12月,贵州瞄准公共资源交易痛点,建成并运行全国首个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以“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的服务模式规范招标人、投标企业、代理机构在招投标、评审、交易过程中的行为,让交易行为看得见、交易进程跑得快、交易市场管得住,形成了“人在干、数在算、云在转”的大数据智能化服务监管新格局,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再上新台阶。
招投标过程更加规范
“您好,您因行为异常被限制投标。”去年以来,在招投标过程中,一些企业在收到类似信息后表示不解,殊不知自以为可以“瞒天过海”的违规行为早已被大数据记录并自动标记,导致招投标行为受限。
这种受限主要来源于招标人、投标企业、代理机构等市场交易主体存在“陪标”“围标”“串标”等现象,是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痛点、难点和堵点。
在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上,市场主体关系图、串通投标行为预算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如果有异常投标行为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以前,在招投标过程中,陪标、串标、围标是很常见的违规行为,过去比较难发现,但现在在大数据的监测之下,交易全程的关系网变得可视化,这些行为被有效杜绝。”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洪介绍说,为解决招投标中的不良行为,贵州在统一全省交易流程和服务标准的同时,纵向打通省、市、县三级交易平台数据通道,横向交互省财政、住建、工商局、国税、地税等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相关数据,实现海量交易数据的融合共享,推动建立了贵州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
在该平台的投标企业行为分析板块上,市场主体关系图、串通投标行为预算分布、串通投标行为所在行业分布等信息一目了然,如果有异常投标行为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我们通过建立交易行为关联度大数据分析模型,还原和捕捉招标人、投标企业、代理机构等市场交易主体‘陪标’‘围标’‘串标’痕迹,为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规范和管理交易市场构建了全新的监管渠道,及时规范招投标过程。”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市场管理部部长赵煦说。
服务平台的一个作用是,发布国家及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全省各类招标、采购、挂牌、拍卖公告公示,全面展示所有入场交易项目的全过程、全节点工作进度及风险点位信息,公开平台管理规则、交易流程、服务承诺、工作标准,公示交易企业诚信信息、评标专家、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工作履职信息,做到所有招投标过程公开透明。
评审环节更加公正
“进入评审区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此次评审对象是谁、评审项目是什么,所有评审信息均在进入评审工作后才知晓。”贵州省综合评标专家库专家张立新说,为了保证评标过程的公平公正,每次参与评标的专家,都是系统从9000多人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随机抽取能有效避免专家因事先知情而在评审中打感情分,不能公正地选出合适的投标人。
2016年,贵州通过整合全省分散的招标代理机构自建专家库、房建市政专家库、政府采购专家库、水利工程专家库等各类专家库,建立起全省综合评标专家库,并制定管理办法,明确专家管理、考核、准入及退出等机制,实现多库专家合一。
公共资源能否最终达成交易,关键在于评审专家对投标人的资质、诚信、发展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评议,最终筛选出最佳投标人。
在过去的交易中,评审专家滥用权力、打感情分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仅造成公共资源浪费,更破坏了市场发展环境。
为规范专家履职行为、提高评审质量,2016年,贵州依托省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围绕评审专家打分的倾向度、离散度、偏离度,建成评审专家行为风险度查询系统,筛查评审专家不规范行为,综合反映评审专家履职能力的强弱和工作的规范度。
2017年以来,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向省评管办上报评审专家违规情况报告21份,处理评审专家12人次,大数据手段使评审专家的管理由“软警示”向“硬处理”的转变。
依托评审专家库建立全省远程异地评审系统,贵州全面推行远程异地电子评审,实现“交易全程在线、信息全程共享、操作全程留痕”,斩断项目评审中的“人情网”。
“远程异地评审可解决各市(州)、县专家种类不全、分布不均、评标专家评人情标、打人情分等问题。”张立新表示,打乱以往评审专家评审的地域性,可以打造公平公正的评审格局,为相关部门选好投标人、把好质量关、捂紧“钱袋子”。
交易流程更加快捷
2017年,贵州实现单个项目在场交易时间平均由45天压缩到25天。在这25天中,包含法定20天项目招采公告期和3天交易结果公示期。
对于招标人、投标企业、代理机构而言,这次改革意味着节省了时间、经济和人力成本。
纵观这项改革的背后,贵州固化交易关键节点,实现“一套流程交易”;打破CA互认壁垒,实现“一证全省通用”;全面推行电子交易,实现“一线风险防控”是其成功的关键。
以CA数字证书为例,在过去,由于平台间的信息不共享、不互认和平台乱收费,交易平台以及数字证书服务机构互设壁垒,投标人或竞买人进入到各类交易系统时,必须购买不同的数字证书(俗称“密钥狗”)才能进行交易,业内戏称“狗比人多”。
为打破CA互认壁垒,2016年,贵州建成全国首个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数字证书交叉互认系统,实现数字证书省内跨区域、跨系统、跨平台无障碍登录,最大限度减少市场交易成本。
“在贵州参与各类交易的企业,只需在省内任一数字证书服务机构办理一张数字证书,注册一次企业信息,登录一个交易平台,就可以完成所有交易事项。”张洪说。
过去,各类交易节点工作时限长、流程不统一,造成交易双方长期跑、多头跑也是贵州着力解决的痛点和难点。贵州对全省207项不同交易方式的公共资源交易流程、节点、标准进行统一和固化,不断压缩各类交易节点工作时限。
“过去办理证书至少需要一天,但现在只要一个小时就可办理完成,而互认时间也由原来的24小时缩短到10分钟。”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应用管理部工作人员项磊说。
同时,贵州实时对各级交易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时效留痕数据进行关联分析,实现对工作人员工作绩效的自动预警、自动评估、自动展示、自动检索和可溯化核查,用大数据考核实绩,奖优罚劣,规范行为,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目前,贵州公共资源平均日交易量达14亿元,每年为参与交易企业节约直接经济成本3000余万元,最大限度节约了参与企业的交易时间和交易成本。(责任编辑/岳振)
来源:当代先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