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神秘的活动揭开了面纱,黑色的临时建筑里开始传来时而低沉时而激烈的声响———你将被不可遏制的好奇心牵引,走向那狭窄的通道,走进那一片巨大神秘的黑色之中。昨天(7月14日)下午,“身体-媒体——国际互动艺术展”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开幕。
著名策展人陆蓉之对早报记者说,“身体-媒体———国际互动艺术展”是一个非常好的展览。言辞中她对龚彦能运作这么多的资源和资金,策划出这么大规模的新锐艺术展颇为赞赏,甚至有些羡慕。
作品的感染力是通过互动来完成的。可以假设一下,作品“EVE互动电影院”那个球体屋子里如果没有观众戴上那个头盔——它缠绕的天线会让你看起来像个外星人或者在接受某种严重复杂的手术,那么环状的屏幕就只是一片死寂。艺术家精心制作的影像不会被激活,它的存在或者消失,只取决于观众是否愿意给它展示的机会。还有“失重”,艺术家在地面上制造的投影只是简单规则的坐标线,以及游荡其间的一些代表星体的粒子。要是没有观众愿意站上旁边那6台摇摇晃晃的控制台,这个作品就只是一个技术和艺术都十分简陋的投影而已。但一旦你站上去了,开始用身体的摇晃制造出坐标构筑的那个虚拟宇宙的震颤,平面二维的影像便发生了变化,平面被凸起,星体改变轨迹。而观众各自的场域之间也将开始相互增强或消解。
这还是一个幽默的展览。作品“眼泪杀手”用单帧照片串起了70多本小人书,快速翻看的时候静态照片变成了动态影像。中国艺术家杜震君的作品“清洗”视觉上其实也很幽默。观众走过,地面的投影就出现几个赤身裸体的杜震君,用抹布、拖把、水龙头死命想擦去你的痕迹。
展览开幕前还进行了一次有关互动艺术的论坛。与会者就工具理性、技术崇拜等新媒体互动艺术可能存在的误区展开了讨论。在争论中呈现了两种思想的分野,一些国内的艺术家和批评家担心,技术至上的倾向将导致艺术属性的流失和思想上的弱化;而部分海外参展艺术家则认为艺术家负责提供创意和关怀,工程师在技术上实现作品,并不存在艺术被挤压的现象,而且世界如此广大深奥,艺术家也未必一定要在创作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这是一个目前为止还无法产生结论的话题,因为新媒体互动艺术刚刚站到主流的门槛上,技术更新带来的无限革命性可能也还在酝酿之中。一切都还看不见,一切有待实践。也许这就是除了互动的趣味,“身体·媒体———国际互动艺术展”展现的又一个现实。
当你的指尖划过显示屏
作为此次展览的协办单位,《东方早报》也参与了展览。参展作品是在现场设置的一台互动调查问卷装置,名字很友好但也很暧昧———《世界需要抚摸》。用爱意抚摸世界,多么温暖,当你的指尖划过显示屏。观众可以根据提示回答几个有关此次展览的问题,如对于身体的想象、对展览的感受、如果自己参展会做什么作品等等。系统将根据答案对参与问卷者的艺术指数作出评价。评语有可能很中肯,但文字肯定跟你开了个善意的玩笑。最终,你将获得一张附有你本人照片和手写签名的艺术评价证书。这是一个小礼物,也是对这一展览的记忆载体。
来源: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