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采购标准促进源头节约”系列报道之二
近日,《中央国家机关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试行)》推出后,政府采购标准是预算标准,还是资产标准,究竟由谁来制定等问题再度成为讨论的焦点。目前,针对这些问题,业界人士众说纷纭--
采购标准毫无疑问是需要的,也是重要的。但《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对于到底什么是采购标准,业内人士的看法还不统一。
有人认为,采购标准就是资产配置标准,也有人认为,采购标准应该是预算标准,还有人提出,采购标准既不是资产标准,也不是预算标准,应该单独来制定。
而不同的标准含义,又牵涉到背后不同的职能部门:资产标准背后是资产管理部门;预算标准背后是预算管理部门;赞成单独制定标准的则提出,采购标准应该由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来制定。
对于不同的看法,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综合处处长高志刚表示:“政府采购需要标准是客观现实。到底由谁制定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有标准。”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的标准,其含义和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预算标准”说
“政府采购标准应该是预算标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央单位官员对《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表示。
这位官员认为,我国政府采购是按照资金性质来划分的,其资金来源是财政性资金,而预算则是采购资金的源头。“现在各单位在采购中浪费的根源,就在于预算资金不一样,有的单位钱多,有的单位钱少,钱多的当然要买高档,浪费就不可避免了。”因此,要杜绝浪费,统一采购标准,关键是从预算源头就实现标准化。“发达国家预算标准非常细化,连政府部门买卫生纸是什么档次都规定了,而我国都建国60年了,还没有一个可行的预算标准,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而政府采购研究专家、河北省财政厅外债管理中心副主任韩孟玉则对记者表示,不宜笼统地说预算没有标准。“预算必须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预算定额。政府部门按照职能不同进行分类,不同的类预算定额不一样。一些部门如公检法定额会比较高,一些部门则相对低一些。这个定额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当然,预算需要细化,这也是部门预算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资产标准”说
与渺茫的预算标准相比,资产标准显得更加触手可及。现行的公务车采购标准、公用房标准,以及国管局出台的办公设备、办公家具标准,都是从规范资产配置入手。这也是多数人主张资产配置标准是采购标准的主要原因。
“由于配置标准是编制资产配置计划、审核资产购置预算、实施政府采购、审批资产处置事项以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因此必然会给中央单位的政府集中采购工作带来直接的影响。”在谈到国管局新出台的办公设备和办公家具配置标准的影响时,该局资产司有关人士如此表示。他的言论从一个角度解释了实践中资产标准成为采购标准的原因。
江西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主任曹银发也赞同用资产标准作为政府采购标准。“政府采购只管买,采购人有多少钱,我们就买多少钱的东西,并保证节约。至于买东西的标准,应该由政府的后勤部门来制定。政府采购不能包打天下,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在自己身上。”他对《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如此说。
“人大制定”说
“政府预算、政府采购、资产管理,是一个链条上的三个环节。”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焕东说。预算确定买什么、买多少、为谁买、为何买,政府采购确定怎么买,买来的东西就成为资产由资产管理确定怎么用、怎么管。这三个环节会互相影响。但采购标准不应该由这三个环节产生。
“这三个环节都是政府管理的环节。政府不能自己给自己定标准。”徐焕东说。因为自己给自己定标准,自然会倾向于往高的方向定。
为了说明这一问题,徐焕东列举了一组数字:2005年我国GDP比1978年和1985年分别增长50.3倍和11.23倍,同期财政支出增长30.24倍和16.9倍,科教文卫增长54.2倍和19.27倍,而同期行政管理费增长98.5倍和37倍!行政管理费的增长远远高于GDP、财政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的增长。
“我主张采购标准应该由全国人大来制定。”徐焕东说。政府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因此政府怎么花钱应该由纳税人说了算,不能由政府自己说了算。应该由全国人大负责,制定一个完备的政府采购标准体系。
“即使是政府自己制定的采购标准,也应该报全国人大批准。”徐焕东说,“只有标准明确了,政府采购才能在计划、执行、评价、监督管理等各个环节上有明确依据。”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