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国各地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较好地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许多地方招商引资活动以政府为主体,受行政权力掌控。正是因为招商引资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存在监管空档和盲区,故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项目立项审批、土地交易、工程招投标、资金拨付等环节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其主要表现形式有:接受投资方的现金实物、贵重礼品乃至汽车、住房,出国或国内观光旅游、高档消费、吃喝玩乐,安排子女出国留学,给亲朋好友安排工作机会等等。
然而,这些腐败行为的产生根源在于
在思想观念上放松约束。一些党员干部从事着招商引资工作,经常与商人或外企打交道,缺乏拒腐防变的本能,自以为招商引资有功,就可以大肆接受商人的礼金报酬或吃喝玩乐。更有甚者,认为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反腐败,会损害干部工作的积极性,阻碍地方经济发展,执法部门势必会网开一面。因而,侥幸心理作祟,放松了自我纪律约束,利用职务之便寻求权力“寻租”,经不住各种诱惑,管不住小节,沾染上了贪图享乐、纸醉金迷的坏习性,最终蜕变为腐败分子。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乘机违法乱纪,以权谋私。一是在招商引资项目立项审批时,不事先进行科学认证评估,无视法律法规,不惜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帮助一些不法投资商凭关系、靠金钱打通关节,权钱交易,从中谋取私利。二是在土地交易过程中,违法圈地,违规出让土地,该有偿出让的行政划拨,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协议出让或低价协议出让,划拨土地和集体土地非法入市,擅自减免地价或零地价,不依法追缴土地出让金等,或对客商吃拿卡要,借招商引资之机谋求不义之财。三是在工程招投标环节,将大型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化整为零,分段肢解,“暗箱操作”,或以种种借口规避招标,或人为地设置“门槛”,招标走过场,暗中指定,跟中标人做背后交易,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四是在融资方面,利用手中的职权,置国家规定于不顾,乐于为投资商“排忧解难”,以土地资产作抵押为企业银行贷款行方便,或是违法行政,慷国家之慨,以财政资金投入让少数外来投资商得到了实惠,自己则从中捞得非法钱财,使招商引资沦为一些官员以权谋私的工具。
在使用财政资金时挥霍浪费,官商勾结。一方面一些行政官员热衷于参加出国或国内各种招商会活动,意向性招商引资合同签了若干份,预计投资数亿元,而实际引进外来投资的数额却微乎其微,大玩数字游戏,以图政绩表现,实际上变招商引资考察团为公费观光旅游团,换个法子搞腐败,耗费了大量财政资金。另一方面有的地方频频抛出各种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条件作诱饵,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迫使官员利用其特殊身份和公权搞官商勾结,本来应由投资商出钱出资的项目却想尽千方百计争取本地政府财政的支持,让投资商获得更多的好处,从而极为隐蔽地为个人敛财,使腐败行为披上更为合法光亮的外衣。
由此可见,招商引资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极大地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因而,在看到招商引资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必须正视当前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腐败风险,高度重视其危害性,让招商引资领域亮出反腐利剑,直指招商引资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确有必要对症下药,建立起健全的招商引资腐败风险防控体系:
强化党员干部在招商引资中拒腐防变意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对党员干部招商引资工作的廉政教育,做到以案示法,警钟长鸣,打好“预防针”,促使其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理念,恪守工作职责,严守工作纪律,以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重,有效防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行为,提倡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反对挥霍浪费,净化招商引资社会环境,进而抗得住“糖衣炮弹”,经得住诱惑,守得住思想防线,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反腐倡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自觉拒腐防变。
完善招商引资活动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全面、客观、公正的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正确估价招商引资项目的投入产出与成本效益,做到有据可依,为政府投资当好参谋,把好事前监督关。二是要充分发挥人大、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了解和掌握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可能发生腐败的部位及表现形式、特点、手段,对招商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土地交易等重点部位和工程招投标、资金支付结算等关键环节加大监控力度,实现反腐败与招商引资同步进行,依照规范公开的操作程序运行,提高招商引资活动的透明度,严把招商引资项目的立项决策、报批和基础设施建设招投标等关口,属于政府投资部分严格实行政府采购,阳光操作,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确保招商引资资金专款专用,安全有效,切实遏制暗箱操作、吃拿卡要和贪污受贿、招“人情标”、“关系标”等违法违纪行为,严禁以招商引资之名,行公款消费、观光旅游、以权谋私之实,防止滥用行政权力,为招商引资工作创造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跟踪监督事中全程。三是要创新网络招商、社会中介代理招商等新模式,让招商引资这一市场行为回归市场,让政府置身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力求廉洁招商,程序到位,环环紧扣,控制严密,责任明确,不留空档和盲区,以节约招商引资工作经费,节省财政资金,从而彻底铲除招商引资工作中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四是要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投资方管理机制,要招得进、管得好、管得住,既注意提高投资诚信,又防止投资商的投机诈骗,以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责任追究力度。对招商引资项目要加强执法监察审计,落实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把好事后惩戒关。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借招商引资之机故意刁难、吃拿卡要、索贿受贿,或以引资为名,变相私分公款、贪污引进资金的,或者应当公开招标的却暗中指定工程承包商的行为,或在招商引资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权钱交易的行为,以及不法投资商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的行为,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将处理人与处理事有机结合起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三管齐下,强化招商引资问责机制,严肃惩治腐败,强化法律的震慑力,又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揭露其假招商真腐败的丑恶面目,实现权力与责任的对称,避免招商引资工作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增强责任心,有效遏制招商引资中的各种行政违法行为,从而降低招商成本,提高引资效率,为招商引资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