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全资子公司重庆市涪陵区江正实业有限公司持有的一批砂石项目,从在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涪陵分中心挂牌,到征集买家完成交易,只用了10个工作日。”最近,重庆市涪陵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涪陵国投)资产部部长钟磊十分感慨。
这批砂石项目,是“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启动以来,涪陵区梳理出来的待盘活国有资产,该项目公开挂牌价649万元,最终以2638万元成交,增值率高达306.47%,实现了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
这样的交易质效,换做3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3年来,涪陵区将分散的3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整合改革,与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建分中心,高标准建设全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区内各类适宜市场化配置的公共资源交易一门受理、一窗通办,相关流程精简50%以上、窗口办件平均用时在5分钟内,极大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贡献力量。
▲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涪陵分中心。受访单位供图
地方平台困境:小、散、弱
涪陵国投,是涪陵区属国资平台,承担涪陵区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投资功能,涉及的业务主要为法律法规允许的投、融资业务,国有资产投资、运营、管理等。
3年前,涪陵区有3个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其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承担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等交易服务职能,以手工交易方式为主,现场交易秩序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效率低;同时,区内还有单独设立的涪陵林权交易所承担区域内林权交易服务,重庆联交所涪陵分所承担国有产权交易服务职能。
“3个平台分散设立、各自为政,部分业务交叉重叠,使得我们的部分交易行为不明确具体对接哪个平台,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很多时候从报送资料到审核发布交易公告,都需要3—5个工作日。”钟磊回忆道。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小、散、弱,不仅制约着要素配置效率,还带来种种乱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涪陵分中心(简称涪陵分中心)负责人覃德勇记得,2019年,五届市委第四轮巡视涪陵区时就指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廉洁风险较为突出”等问题,其中涉及到招投标领域部分项目存在围串标现象。
“一开始,我们想过,依靠涪陵区自身资源禀赋也可以实现整合改革,但平台整合成什么样,管理体制、机制、人员、场所、业务系统建设等涉及人、财、物配置的制度设计,将是一个系统大工程。”覃德勇说,改革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效搭建融入市级和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快车道”,加快要素和资源流向区内外的畅通性,更好地为域内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基础保障,仅靠自身,确实有“力不从心”之感。
当时,恰逢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向区县伸出“橄榄枝”,双方一拍即合。
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
其实,改革早有端倪。
早在2015年,国家就发文,要求“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政府应整合建立本地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16年,重庆完成市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组建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重庆联交所集团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运行,成为全国首个实行“政府强监管、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的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市级平台建成后,开始逐步探索与区县合作。“市级平台上联通国家监管系统,是全市交易系统的建设者、服务标准的制定者,系统数字化智能化程度高。”于是,涪陵区委区政府果断决定,与重庆联交所集团合作,整合建立区内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21年4月,双方携手设立涪陵分中心,实行“政府强监管、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体制机制。涪陵分中心共享重庆联交所集团中央企业、中央金融企业、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交易资质“全牌照”,交易品种得到扩充。
在建设过程中,重庆联交所集团给予了人才、技术、管理支持,将市级平台的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成果以及经营管理经验,整体“移植”到涪陵分中心建设及运行中。
“整合改革后,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企业采购、产权交易等8大类业务均实现数字化交易,并可以做到全流程留痕、全过程可溯可查。”覃德勇介绍,通过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全面实施不见面开标,不仅为投标人降低投标成本,也减少了围串标风险。同时,通过智能化建设,使用物联网、人脸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市场主体活动区域按权限自动识别管理,解决“人管人、管不住”问题。此外,专家线上封闭抽取,入场人脸比对,平台工作人员全程不接触专家信息。场内音视频高清项目信息自动打包储存15年,确保交易过程可追溯。
“如此种种举措,构建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明显遏制围标串标现象。”覃德勇说。
助力“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
钟磊感觉到的变化,不仅在于流程的简化、效率的提高,还在于服务意识与水平的飞跃。
就拿江正公司持有的这批砂石项目来说,在以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砂石经业主自用后的富余砂石,原本被当作建筑垃圾丢弃。涪陵区规划自然资源局、涪陵区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出台政策文件,规范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富余砂石管理和处置行为,要求施工单位项目完工后将富余砂石移交给区属国有企业,进入公共资源平台公开转让。
针对此项目,涪陵分中心先是与涪陵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又派出工作小组到砂石接收单位江正公司上门服务,为其提供国有资产交易政策咨询、交易方案制定等。
“好在涪陵分中心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帮助他们高效完成了交易价值论证,最终顺利完成了交易,为企业直接实现增值收益。”钟磊说。
不仅是涪陵国投,为做好“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国有资产转让集中进场交易服务工作,涪陵分中心一共组建了7个服务团队,到有资产盘活任务的区属国有企业进行走访,提前介入,提供政策支持和交易服务。此外,还灵活运用租售并举、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管理等创新方式,为存量资产高效盘活提供产权市场解决方案等。
成果显而易见。近日,涪陵白涛园区集团闲置的68处房产租赁项目在涪陵分中心全部成交,累计成交金额为647万元,其中单个标的增值率最高达576%。截至6月30日,通过该平台,共完成国有资产转让交易项目226宗,成交金额27.10亿元,增值0.35亿元。
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当前,重庆共有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30多个。作为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机制改革重要内容,“市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已在2023年被纳入全市重大改革项目。
通过前文所说的市区共建方式,重庆联交所集团已与涪陵、云阳、酉阳、綦江、武隆多个区县政府合作建立了分中心,以一体化平台统一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其中,涪陵分中心、云阳分中心、酉阳分中心运行均超过一年,共建后,年交易项目2296宗,较共建前1415宗增长62.3%,年交易金额220亿元,较共建前149.8亿元增长46.8%。近三年,借助市级平台的资源聚合力和市场影响力,高效盘活涪陵、云阳、酉阳存量资产1590宗,实现收益55亿元。
通过企业化管理体制机制,这3家区县分中心还释放了近6920平方米的交易场地,减少每年约1085万元的财政运行经费,实现行政资源的集约优化利用。
在重庆联交所集团大力支持下,涪陵分中心还与四川省泸州市开展了招投标异地合作,对周边区域的辐射能力越来越强,三年来市场化创新项目累计成交2258宗,成交金额42.9亿元,推动区域内各类资源要素公开交易、自由流通,区域中心效应初步显现。
另一个显著的成效是市场环境更加阳光规范,通过共建合作,有效解决了区(县)监管和交易存在隶属关系、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清等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监管作用,杜绝可能产生的腐败风险,提升行政监管效能,为招投标活动营造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