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南充住建工程领域首次开展“暗标盲评”,并在当地全面铺开这一模式。
“暗标盲评”,是指在评标过程中,屏蔽投标企业信息后再开展评审,有利于从源头刹住歪风邪气。今年,省发展改革委将鼓励探索“暗标盲评”模式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点任务台账之一。此次南充全面铺开“暗标盲评”,有何亮点?
选定领域,率先突破
工程招投标涉及多系统、多环节,资金量大、利益关联度高,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领域。2023年7月,南充出台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20条措施,将推行“暗标盲评”作为工作主抓手,并选定项目投资金额大、招标查办案件多的交通建设领域,率先采用该方式。
同年8月,南充首个“暗标盲评”项目——高坪区美丽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公路项目启动评标。此次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对商务文件、报价文件等“明标”实行“明评”,对技术文件“暗标”实行“暗评”。
今年,南充将推行“暗标盲评”作为2024年工程招投标领域头号改革任务,并计划在涉标行业全面推广。
线上“盲评”,现场并不“盲”
在推行“暗标盲评”中,南充紧盯关键环节,突出技术赋能、系统前置。以此次在住建领域开展的“暗标盲评”为例,签到系统随机将7名评标委员会成员分配至各自独立的“评标工位”,各投标公司名称、人员、标识等身份信息经过特殊处理生成代码、制定成统一标书格式,然后随机推送至各评委评审系统。“评审上‘线’,评标专家工位和评审顺序随机生成,公平公正又高效。”参加此次评审的专家表示。
线上“盲评”,现场并不“盲”。此次,南充紧盯评标现场监督人员、招标人代表两类群体,加强了选派监管和现场监管。同时,南充还对采取“暗标盲评”的招投标项目进行跟踪回访。截至目前,南充回访“暗标盲评”项目7个,评标结果“零异议”“零投诉”。(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斌)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