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标前、标中、标后”交易服务全生命周期,创新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闭环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行为,营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招标投标市场环境,全力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护航“阳光交易”行稳致远。
聚焦“标前”,交易阳光高效。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协调市旗两级各22家成员单位共200余人参加全市公共资源交易联席会议2次,着力构建齐抓共管、合力共治工作格局。健全培训体制,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面向评标专家以及市旗两级中心工作人员、社会代理机构从业人员,重点培训交易系统实操和廉洁从业相关知识。完善制度体系,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健全完善责任落实、规范行为等工作制度机制20项。认真梳理规章制度做好“废改立”工作,重新编制《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制度汇编》,共收入各项制度规范97项。加强平台建设,全流程电子化交易水平持续提升,招投标活动各环节业务均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开标”率已达100%,与区内外69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展了远程异地评标,并在全区率先开展了“三省三市”多地联评,为投标企业及市场各方提供阳光高效的交易平台。
聚焦“标中”,交易规范公开。强化见证服务管理,明确“见证服务”办事条目,规范交易流程,进一步严格开评标现场管理。改造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场地、专家通道,实现开评标全过程“不见面”的见证服务和监督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22年至今,全市共举办31次公共资源“交易开放日”,在全区首创推出“监督码”,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7名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社会监督员,形成多方联动、社会参与的公共资源监管新格局。
聚焦“标后”,交易公正廉洁。加强督查指导,对招投标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和部门联合督查,对旗县市区各分中心开展业务指导。坚持廉政风险防控与交易服务“两手抓、两手硬”,做到防患于未然。强化招标投标监督检查,督促各行业监督部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并及时将检查结果对外公开发布,提高各方主体责任意识,有效促进招投标活动公开、公平、公正。积极推动创新改革,升级远程异地评标新模式,区内首创“1+X”一点对未知随机抽取场地的优化升级,有效铲除交易腐败滋生土壤。推进评标评审“五方分离”,推行国企招标计划至少在招标公告前30天提前发布,提升招投标透明度,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平台建设标准化、开标实现不见面化、远程评标常态化、电子保函应用广泛化,打好交易“组合拳”,我市不断创优质高效交易服务,提升交易主体满意度和获得感。2023年,全市共计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2343个,较上年同比增长14.6%;交易总额141.3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5.8%;电子卖场14132个,交易总额2.83亿元,较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7.3%、38.72%;累计节约资金1.69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31.36%。
通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联合发改、财政、住建等相关责任部门联合印发《通辽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评定分离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22项,形成招投标领域违规违法问题处理多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同时,定期对廉政风险进行自查梳理、清理排查,针对排查出的风险点,对岗位当事人进行定期廉政风险谈心谈话,限期出台防范措施,扎牢制度笼子,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防线,营造优质、廉洁招投标工作氛围。(许媛媛)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