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王育民、薛岳楠)从4月23日唐山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以来,唐山市结合我省“双盲”评审改革和工作实际,通过打造和完善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积极构建全链条智慧化监管模式,以数智赋能推动公共资源在“阳光”下交易。
“‘双盲’评审,就是‘盲抽’评标专家、‘盲评’技术标暗标,它能有效遏制人为干预、暗箱操作等行为。在‘双盲’评审改革中,全过程全链条有效监管十分关键。”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标投标指导协调科科长魏建民说,针对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政出多门、各行业行政监督“标尺”长短不一的情况,唐山市打造了“1+3+9”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
据介绍,唐山市“1+3+9”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打破了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为全链条智慧化监管提供“源头活水”。其中,“1”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门户网站;“3”代表交易系统、服务系统、监管系统;“9”是指政府采购、工程建设、权益类交易功能,金融、中介超市、网上商城服务功能,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协同监管功能。
为让各类交易主体享受更加便捷、高效的交易服务,该系统通过数据互通、功能融合、服务共享,实现交易业务“一网统进”、数据规范“一网同标”、交易材料“一网提取”、交易信息“一网通览”、交易活动“一网服务”、交易行为“一网监管”、交易过程“一网见证”。
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唐山市以平台深度整合作为公共资源交易改革的切入点,将原来分散的9个交易业务系统和市县两级14个交易平台,归集整合为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网,统一入口、统一规则,促进系统间互联互通和信息充分共享。同时,对数据进行归集、清洗、补充,汇聚全市交易信息、主体信息、信用信息,构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底座”,为信息查询、项目交易、协调监管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数据支撑。
以实现“一套材料、单次采集、多方共用”为目标,唐山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信用、社保、纳税、质量等系统的全量数据对接,既为企业制作投标文件时一键导入、直接调用提供便捷,又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利用虚假材料谋取中标的风险隐患。
本着“交易态势清晰可见、宏观决策有数可依、公共服务精准有效、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的理念,唐山市行政审批局开发建设大数据驾驶舱,精准分析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全貌、研判行业发展,让监管覆盖交易全过程。同时,开发建设智慧监管大模型,设置八大模块、34个预警项、72个监督功能点,为评审专家、监管人员提供投标文件规范性一键检测服务,助力相关部门在风险预警、信息推送、结果反馈等方面进行“闭环监管”,对交易过程相关历史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形成报告,以“事前预警、事中监测、事后分析”的全链条治理,让权力运行有痕、有序、有规矩。
为实现“阳光交易”,唐山市行政审批局还建设涵盖招标代理、拍卖代理、资产评估、造价咨询等4类服务机构的中介超市,并对各类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公示,为招标人择优选择提供依据。同时,搭建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商城,逐步实现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交易项目全部转向线上交易,这既能节约财政资金,还能跟踪交易全过程,有效防止“暗箱操作”。
服务“跑”在监管前,见证“跑”在风险前。唐山市通过建设全生命周期数智化见证系统,开发过程信息、场地管理、交易活动、监测预警、上链存证、见证结果、智慧指挥舱等功能模块,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可查可溯、全环节风险可控、全方位服务提升、全角色行为可见,为开展监督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交易系统、智能门禁系统、音视频监控系统等与业务流程深入融合,让见证人员无需进入开评标室便可全面掌握交易现场动态,实现见证服务由“一人一标+现场见证”向“一人多标+数字见证”转变。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