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德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制度建设和信息化手段,保项目、破壁垒、严监管,积极推动交易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保项目进场推动“高效”交易。一是“三服务”机制保障项目交易。统筹市县两级场所,建立“问需式”主动服务、“一对一”精准服务、“不打烊”夜间评标服务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及时进场、高效交易,积极承接跨区域交易项目和驻军部队采购、分散采购等交易目录外项目。S11线、三星堆新馆建设、临港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完成交易。1-4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项目交易319宗,交易额59.72亿元。二是建立交易文件会审机制。交易文件实行科室内流转会审、单位内部会审、邀请行业专家外部会审,对资格条件、技术需求、扶持中小企业措施等严格审查,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1-4月,会审意见采纳率达100%,工程项目外地企业中标率达74.4%。
数字化转型赋能“智慧”交易。一是积极推进市县一体化。率先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挂牌,建立“1+1+N+X”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平台体系,推动实现全市各类公共资源“一网交易”。二是打造平台数字化转型3.0版。协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工程招标投标系统功能、修订电子招标文件范本,扩大全流程电子化交易覆盖面。持续推进“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探索开展“工位制评标”“暗标盲评”“机器人智慧辅助评标”。三是创新“平台+金融”模式。持续提升、做优投标“金融服务超市”,为市场主体提供保函、融资等金融服务,降低招投标和政府采购交易成本。1-4月,超市共入驻各类金融机构13家,电子保单(保函)替代率93%,为企业减轻现金资金压力6.27亿元。
全流程监管保障“清廉”交易。一是建立交易见证制度。建立《德阳市公共资源交易见证服务制度》,针对开标、专家抽取、评标、档案归档查阅四大环节,制定了参与见证的10项流程,结合公共资源服务电子档案智能归档系统,确保平台内交易行为动态留痕、去向可查、责任可究。1-4月,通过“见证”服务,通报并处置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进场交易异常情况15宗。二是开发“政府投资工程全流域监管平台”。开展标前立项材料审批数据分析,标中围串标多维度分析,标后履约质效分析等,实时向评标专家、监管部门预警违规行为,入选“2023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1-4月,该平台分析招投标项目510个,风险预警10个。(德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