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出现以来,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探索招标(采购)交易服务新模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整合,将招标(采购)“交易、服务、监管”融为一体,率先在全省打造出首个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切实推动贵阳贵安公共资源交易效能大幅提升。该系统自2021年12月上线运行以来,共开展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350宗,交易额90余亿元,涉及企业1500余家。
一、重塑电子化交易系统,让“数据一路跑到底”
(一)资料文本“标准化”。采购文件标准范本制定零起步,深入推进采购文件范本标准化建设,根据公开招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等6种采购方式以及货物、服务、工程等3种采购类别,在全国率先制定出18种类型政府采购范本,大幅提升了政府采购效率。制定工程建设标准文本和通用范本大类9套,子类文本40套,企业一键下载就可直接填空完成招投标文件编制,提高了招投标文件的编制质量,促进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运行环节“规范化”。推进招标(采购)全流程在线交易系统建设,严格细化工作环节,在入场登记、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获取、投标保证金缴纳、投标保单办理、交易证明书打印等7个环节电子化的基础上,打通交易“最后一公里”,实现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结果公告、中标通知书发放及中标合同签订等6个环节电子化、智能化。同时,将质疑、投诉、重新评审等纳入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系统,每一个环节“轨上”运行,开启“投标不跑路,交易不见面”贵阳模式。
(三)云端交易“透明化”。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交易主体相互不见面,极大减少人为干扰、降低违规行为。与贵州省联合惩戒平台、贵州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贵阳市数据共享开发平台等8个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并同步建设全过程在线监督平台,财政、住建、发改等市区两级80余家部门对相关交易活动可全程在线联动监督,各环节办理超时、投标文件敏感信息雷同等情况将自动预警,精准防范各类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相关数据同步纳入交易各方主体行为评价体系,促进招标(采购)市场主体信用自律,保证交易过程公开透明。
二、当好交易服务贴心人,让“投标企业轻装上阵”
(一)服务“减”时限。贵阳市全流程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系统全面上线后,投标企业上传电子标书即可完成远程投标,电子化程度大幅提升,办理时限不断压缩。截至目前,共开展全流程电子化交易项目350宗,交易额90余亿元,涉及企业1500余家。开标用时平均不到10分钟,最快2分钟内完成,相比线下开标,交易效率提升80%以上。独立评标卡位148个,当日可开评标项目数量由9个增加至20个以上,增幅达122.2%以上。
(二)办事“减”流程。结合新系统特点,配套制定《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工作流程》《工程建设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工作流程》,入场交易资料从9项缩减至1项,取消投标报名、事前核验检查事项。以大数据为依托,将原来传统线下面对面进行的阐述、演示、样品展示,转变为文字和图片在投标(响应)文件中一并递交,增设工程建设类项目图纸线上下载功能,政府采购竞争性谈判、磋商在全国首次实现远程在线报价。
(三)企业“减”负担。建立投标保证金“快进快退”工作机制,建成投标保证金管理系统, 投标保证金从交纳到退还全流程电子化,1个工作日内可退还,提速90%以上。同步建成投标电子保函服务系统,实现交易系统与保险机构电子保单系统无缝链接,为投标人以非现金方式提供投标担保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极大减轻投标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截至目前,开具电子投标保函735单,为投标企业释放7000余万元资金压力。
三、护航公共资源阳光交易,让“暗箱操作无处藏身”
(一)创新评标不见面。在全国率先实现分散独立卡位式评标,系统集中批量式抽取当天开标项目的评标专家,同一项目评审专家处于不同评标室的评标卡位在线评标,评审过程中彼此不见面、不音频、不视频,系统自动隐匿评审人员信息,有效防止相互干扰、诱导评标。目前,贵阳市公共交易中心共设148个独立评标卡位,当日开标项目由9个提升至20个以上。
(二)监督管理全覆盖。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微博等对招标、投标、开评、评标、中标等情况全过程分环节分节点自动实时公开。招标(采购)活动相关行政监督部门从项目入场到合同签订全过程在线监督,设立开评标现场总监控室,设置监控视频260个,评标全程可通过IP电话或广播高效调度,评标专家讨论以线上文字方式进行,全程留痕,事后可复检,一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可及时处理。
(三)惩戒失信有方法。全流程电子化系统与信用联合惩戒云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在招标文件下载、开标、评标、中标候选人公示等环节可实时比对,一旦发现招标投标人员列入失信人名单,立马中止参与招投标活动,与行政监督部门共同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促进招标(采购)市场主体信用自律,引导诚信体系建设。今年以来,开展信用惩戒267余次。
来源:贵阳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