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李丽龙 记者 周瑜原)“不久前,四川长江工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五个地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不见面’开标,投标企业数高达443家,该项目中标价7342.36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007.18万元,节资率为12.06%。”11月17日,宜宾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负责人说,这说明随着宜宾招投标营商环境的进一步向好,投标人参与积极性提高,市场竞争更加充分,能节约更多的财政资金。
去年,四川省启动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宜宾以此为契机,深化发改、住建、卫健、人防、人社、经信系统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把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严肃查处了一大批案件,进一步优化了宜宾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
“不见面”开标 确保公平公正
在系统治理中,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是重点。该项工作一启动,宜宾市12家市级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工作的通知》,压紧压实地方政府、行政监督部门和项目业主责任,分解落实18项工作任务,明确治理措施、责任单位和时间安排。
为避免围标串标,确保公平公正,全市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实现常态化“不见面”开标、异地远程评标、电子保证保函、数字证书在线办理。今年1—9月,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不见面”开标456宗;29182家投标人“在家”“在线”参与招标采购活动、3486家投标人在线办理数字证书,为投标人节约差旅费支出2918.2万元。
通过系统治理,工程招投标领域出现了向好的变化。根据数据对比,2019年平均每个项目投标人7.7家,最高投标家数为110家;2020年平均每个项目投标人10.47家,最高投标家数为224家。2021年1至10月,平均每个项目投标人16.6家,最高投标家数为443家,投标人积极性有了较大提高。
深挖“案中案” 严查违纪人员
在系统治理中,相关部门以惩处为重点,聚焦审批、监管、资金等关键环节,深挖“案中案”“牵连案”。以招投标代理机构为突破口,查处了一批招标代理机构人员,深挖查处了翠屏区政府原党组成员、政府办主任李勇,先后对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原主任邱勇、市市场监管局原局长王青春、翠屏区建投集团原董事长涂万海、叙州区住建局原局长罗朝才等人留置审查调查,以点带面推动系统整治。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联合财政、住建、公安等部门建立项目会审、数据比对、联合调查“治理模式”,自查重点问题195个,行政处罚36人、102家单位,罚款1118万元,不予退还保证金333万元,向纪检监察、公安机关移送问题线索46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9人,组织处理77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通过严肃查处在招投标领域的违纪违法人员,起到了较好的震慑效果。
完善机制体制 推进补齐短板
为了破解“以惩代治”的问题,相关部门从制度、机制、程序等方面着手,及时补齐短板,推动招投标领域系统治理长效常治,出台了严禁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违规插手干预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十条禁令”,建立及时报告、全程纪实、快查快处、联合惩戒“四大机制”,划出红线、雷区。
针对招投标领域存在的法规政策文件多、不统一,招标代理机构弄虚作假、围标串标,评标专家评标不公、谋取不当利益,招投标事中事后监管不到位,中标人转包和违法分包,领导干部违规插手干预等“顽疾”,相关部门从制度、机制、程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对治,落实制度规则的“废、改、立”。市发改委在招标投标制度规则清理整合中,共废止文件18个、修订文件2个。
市纪委监委建立了“半月一交账、一月一调度”工作机制,督促主责单位既抓自查也抓互查、既抓查处也抓治理。建立问题线索“双交办”、核查结果“双背书”机制,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会同县(区)纪检监察机关负责人“双签字”,倒逼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针对查办的招标代理机构等典型案件,市纪委监委形成《招标代理机构乱象主要表现及原因对策分析》等成果,推动相关主管部门“以案促改”。
宜宾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实现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项目进场交易各环节全流程电子化、全过程留痕,常态化推行不见面开标、异地远程评标,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交易主体获得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宜宾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管理,堵塞制度漏洞,持续有效治理工程招投标领域的“顽疾”,维护全市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