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财政局会同文广新局在推进各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极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将“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迎春诗会、“群星璀璨”优秀群众文艺展演、“中华长歌行·我们的节日”等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活动列入常态化财政预算。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惠民共享”的总体思路,以国有文艺院团为实施平台,整合社会文艺资源,打造“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品牌,市财政以场次补贴的形式采购演出服务,自2014年12月启动以来,市财政已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开展惠民演出近300场,惠及群众16万余人次,群众反响强烈,达到了“政府文化惠民,群众共享成果”的效果。
重点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依托市文化馆、市图书馆,整合馆内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组织小分队到基层镇村开展演出服务、流动图书服务和文化辅导服务,相关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安排;面向国有、民营专业院团采购送文艺下乡服务,每年市财政安排资金50万元以上,组织市本级及民营文化企事业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送文化下乡活动100余场,惠及群众10余万人。
切实加强文化政策保障。精准聚焦国家、省、市文化发展目标,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2011年以来,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西部文化强市的决定》《绵阳市文化领军人才资助管理办法(试行)》《李白诗歌奖评选办法》《关于促进绵阳影视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目前,市文广新局、市财政局等单位已草拟完成《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绵阳文化根基深厚、文化市场繁荣,这给予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更多可探索的空间。”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绵阳市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