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传统养老院已无法完全解决和满足老年社会的养老需求,“没有围墙”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成为冰城众多银发族的养老首选。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日前,《哈尔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出台。这一标准也成为哈市作为落实国家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务实工作的新举措。那么目前冰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情况如何?《规范》的出台将使老年人享受到哪些福利?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服务价格是否会因此提升?相关部门又将如何对《规范》的实施进行监管?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
制定规范填空白
“2008年,哈尔滨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哈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正式开启。”哈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郑志宏说。
据了解,哈市居家养老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其中,城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65周岁以上的低保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低收入家庭中的独居、空巢老年人,标准为每人每月160元;城市郊区农村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60周岁以上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及重度残疾的独居老年人,标准为每人每月50元。
“从2008年启动至今,哈尔滨市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也从最初的生活照料服务、医疗保健服务逐渐扩展到包含法律维权服务、文化教育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等6大类50多个品种。”郑志宏提供的一份数字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哈市老年人口已达192万人,占总人口的20.2%。其中选择居家养老老人占老年人口的96%以上,达184万人左右。“显然,居家养老已成为哈市养老模式的主流。”郑志宏说。
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哈市民政部门发现居家养老最大的“难点”和“痛点”在于专业服务的提供。“尽管2016年哈市又出台了《哈尔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暂行)》,但加之2008年的《实施意见》,两个文件更多是明确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的对象、服务类型等,但对于服务的具体方式、达到的程度标准等方面规定过于笼统。”郑志宏认为这就导致许多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对于服务该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没有具体的概念。
要补齐服务短板,必须走规范化、专业化道路。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由哈市市场监管局主持制定、哈市民政局提出、哈市标准化研究院起草的《哈尔滨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得以最终出台,填补了这一领域缺乏专业标准的空白。
“该《规范》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方式、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员、服务管理、意外事件处理等提出具体要求,特别是对护理内容从日间照料、助餐、集中用餐、上门送餐、助浴、居室保洁等方面,均制定了标准高、操作性强的详细要求,保证老年人得到高质量的生活照料,确保服务机构规范化运行。”郑志宏说。
规范精细获点赞
“助浴次数根据老年人身体状态确定,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助洁房间整洁,地面洁净,无水渍、污渍,垃圾桶外观干净,桶内无垃圾”……翻看《规范》,看到其中对各项服务细致、精准的规定,享受多年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宋玉梅老人很满意。“这几年,我常选择的是政府购买的助洁服务,对于他们究竟应该把房间收拾到什么程度,我心存疑问。现在《规范》出台,让各项服务的内容、标准、程度一目了然,也便于我们更好地监督和享受服务。”宋玉梅说。
“以往没有精准的服务规范,我们在服务老年人的过程中,参考更多的可能是多年来积攒下来的为老服务经验。”已承接哈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10年的哈市顶顶为老服务中心总经理罗凯表示,《规范》的出台让他们在日后的服务中有抓手、有参照,“事实上,最重要的是作为地方标准,《规范》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效力,对于我们供需双方来讲都将起到保护的作用。”罗凯告诉记者,参照《规范》他们将对企业原有的服务手册进行修改,同时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以更好地达到《规范》中的各项服务标准。
对于服务的收费标准是否会上涨,罗凯表示,服务价格更多的是受市场供需的调节,因此《规范》的制定和出台,不会直接导致价格的上涨。
实施智能化手段监督问效
“哈市政府在居家养老方面投入不少,但见效缓慢,老人获得幸福感不强。”在哈市政协不久前召开的“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议政协商会上,政协委员们对于哈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纷纷建言献策,其中就有委员提出,哈市应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各项法律法规,制定各类各项服务标准和加强评估机制建设,《规范》的出台恰逢其时。
如何监管养老服务企业《规范》的执行情况,郑志宏表示,目前哈市正在加紧“敬老一卡通”的探索研发工作。“‘一卡通’不仅让老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选择多样化,而且对服务企业的为老服务次数、频率等也实现了数字化的管控。”郑志宏表示,他们还将对享受服务的老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电话回访,老年人如果对服务不满意,可依照标准向服务方追究责任。民政部门会定期公布监督评估结果,实行优胜劣汰,对于服务机构及服务人员起到约束作用。
来源:黑龙江日报